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以文说园,为情造园

    ——纪念园林大师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

    陈劲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2月07日   16 版)
    《苏州园林》《园林谈丛》,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陈从周

        明代末期,中国著名造园家计成于崇祯七年(1634)完成了《园冶》一书。此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部最早和最系统的造园理论专著。在其面世三百年之后,中国造园理论才重新得到关注、研究和发展。在后来者当中,当属陈从周先生为其翘楚。

     

        陈从周,号梓翁,1918年11月2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市,祖籍绍兴。1942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国文系,之后于杭州各中学任国文教员。曾拜著名画家张大千为师,并于1948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花鸟画,蜚声沪上。从1952年起至退休,陈先生一直在同济大学任教,专门教授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园林艺术。

     

        一

     

        吾师从周,出自文学与绘画之家,何以成为一代中国古建筑和园林大家?按照先生自己的话说,是“自学而来的”。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陈先生自幼对古建筑的爱好以及之后对园林的极大兴趣,加之先生超常的勤奋和认真专研的精神。陈从周先生于1956年完成了第一部园林专著——《苏州园林》(201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苏州园林》的汉英对照本),1963年编著了《扬州园林》。在这两部园林考察与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经过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对江南园林乃至北方园林的考察、研究和总结,陈先生于1982年完成了他的园林理论专著——《说园》。这是具有划时代开创意义、自明代计成的《园冶》之后又一部中国园林艺术的殿堂之作、经典之作。陈先生的园林论著非常广泛,包括《园林谈丛》《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绍兴石桥》《梓室余墨》《中国名园》《中国民居》《中国厅堂》(江南篇)以及发表的诸多古建园林文章。

     

        陈从周先生所写的园林文章,把中国园林中的人与园的关系讲得非常透彻,他特别强度园林中的“情”字,包括抒情、感情、情操。陈先生说:“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又说:“一个园林里有建筑物,它就有了生活;有了生活,才有情感;有了情感,它才有诗情画意。”所以,陈先生的园林著作和文章得到了广大读者包括专业人士的喜爱,就是因为他把人与园林之间的情写出来了,让普通人都可以理解中国园林艺术。比如,陈先生说:“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因人异”;“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曲要静听,园要静观”;“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等等。同时,造园思想和手法表达于其文辞之中。谈风月,说造园,抒情怀,讲立意,叙意境,述手法,品园林,言空灵。吾师说园林,将建筑、书画、文学、戏曲、园艺诸艺术融为一体;吾师谈造园,将动与静、虚与实、有与无、藏与露、造与借、大与小、形与神合而为一。其文之胜,情之胜,理之胜,无不令读者为之触动和心悦。

     

        陈从周先生是二十世纪里对中国园林和古建筑研究、著述和保护及传承作出最主要贡献的一代大师。在园林艺术和理论方面,陈先生以其《说园》为核心,提出了许多独创的立论和观点,是对计成《园冶》造园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比如,在《园冶》中,计成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构园无格,借景有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致境,在《说园》里,陈从周论述了“园以景胜,景因园异”“中国园林胜在有文化、有历史”“以诗文造园”“空灵为园林之要谛”“造园有法而无式”等造园思想。

     

        二

     

        在造园和保护传统园林方面,陈从周先生作了突出贡献。在1950年代,陈先生参与了上海龙华寺塔修复工程,勘查了苏州虎丘古建筑和苏州园林,并出版了《苏州园林》一书,参加了上海豫园修复工程,参与了浙江绍兴的大禹陵和兰亭修复工作。在1960年代,勘查鉴定了扬州“片石山房”(为清代大画家石涛的遗作),参与了扬州鉴真纪念堂的设计工作,对河南和山西古建筑园林进行了大量勘查研究工作。在1970年代,对山东、江苏和湖南的古建筑园林进行了勘查研究。在1980年代,对扬州园林进行了深入勘查和研究,之后出版了《扬州园林》一书,主持了宁波“天一阁”的勘查和重建工程。在1990年代,主持了上海龙华塔影园的设计,主持设计和建造了云南昆明地区的“楠园”工程。陈从周先生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成就和情怀,大大促进了中国古建筑园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从而保留下了许多古建筑和园林遗产,使得人们今日可以观赏、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中精湛的工匠技艺和文化艺术。

     

        在陈从周先生的修园实践当中,上海豫园修复工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程。从1957年到1987年的三十年里,陈先生从对豫园最初的勘查、研究,到之后的修复和完善,充分体现了陈先生对传统园林修缮和造园的思想。作为陈先生的学生,我有幸在1982年参与了陈先生的这一项目,并得到了陈先生的亲自指导。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于万历十五年(1587)建成,原占地总面积七十余亩。在之后的370年间,豫园历经沧桑,园貌已近衰落。早在1957年,陈先生第一次对遗存的豫园进行了整体勘查和鉴定,确定了其古建筑和园林的年代及风格。陈从周先生对整修前人园林的态度十分谨慎,强调首先“必究园史”,并提出“不究园史,难以修园,休言造园”的思想。在方法上,注重细征文献图集,明白构园立意,鉴定原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方可提出修复方案和进行实施。1982年在同济大学,我在陈先生的指导下,以“豫园东部修复设计”为课题,对豫园东部修复提出了设计方案。方案内容和特点包括:在“玉玲珑”太湖名石的南面设置照壁、曲水和小石桥,形成南入口空间系列;在“玉玲珑”与“玉华堂”之间开一池塘,与曲水相连;东边布置临水曲廊,连以假山洞壑;曲水绕“玉华堂”而与北面池塘、“会景楼”及“九狮轩”连为一体,整体格局与明代豫园基本一致,方案得到了陈先生的肯定。在这个设计过程中,亲聆到了吾师从周的教导和指点,领悟到了陈先生的修园和造园思想,感受到了先生的治学态度和园林情怀,这些对我日后从事园林事业和造园实践有深远影响。

     

        在陈从周先生的造园实践当中,云南昆明地区的“楠园”是其代表作和收官之作。楠园位于中国西南省份云南安宁市(近昆明市),地处市中心的“百花公园”南端,总面积约十亩。陈先生匠心独运地在西南地区创造了一座江南山水园林,采用“因地制宜”“小中见大”和“虚实相生”等造园手法,结合地形地貌和泉水,利用当地石材和植物,构建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苏州园林”。陈先生的园林实践多是古园修复,而楠园则是先生在“一张白纸”上独立构思、设计和指导建造的一座园林。从园林布局、理水叠山、厅堂营建、花木布置到匾额楹联,均由先生主持定夺。楠园是陈先生的最得意之作,也是先生造园思想的集中体现。2017年,安宁市政府决定对楠园进行整体修缮和功能完善,启动了“楠园修缮及扩建”项目。本人有幸担纲了该项目的主创设计,对楠园修缮进行了总体策划,对扩建部分进行了总体设计。设计方案在三方面传承了楠园的特征:一是对楠园空间布局的传承,二是对江南园林及苏州园林的传承,三是对陈从周造园思想的传承。预计该项目将于2018年底完成,以纪念陈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三

     

        作为陈从周先生的本科弟子,同济大学第一届园林专业毕业生,有机会得到陈先生的亲自传授和指导,受益之大难以细述,这是我的幸运。陈先生的造园思想对我之后的园林设计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995年至2000年期间,我有幸参与了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中国园林项目——“兰苏园“的建造工程,2000年至2003年,我主持规划设计了美国洛杉矶亨廷顿的中国园林——“流芳园”项目。

     

        陈从周先生以文人和书画家的功底进行中国古建筑和园林的研究与实践,体现出中国园林的文人气质、诗情画意和高洁情操,从中国的诗文、书画、戏曲及美学诸方面,丰富了中国造园理论和思想。陈先生曾说:“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又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之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古人云:“文以载道”。受吾师从周的感染和影响,我曾将本人设计的美国“流芳园”写成一书——《美国流芳园设计》(中英双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发行。

     

        今年正逢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我写此文以概述吾师从周先生的园林成就,以表达我对恩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作者为美籍华人,陈从周弟子,园林建筑家,城市及景观规划设计师,美国AIA和ASLA会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