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1月03日 星期三

    杨海蒂的大气象

    王丽梅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1月03日   03 版)

        在灿若星河的散文作家中,杨海蒂以视野开阔、风雅唯美、大气开阖、悲悯犀利、特立独行的文风走入读者的视野。

        顾随先生说“文章之气就是一个人的味道,即文章的风格。”文章的语言反映着作者的品学修养。有什么样的文学修养,脾气秉性,人格魅力,便会有什么样的文章。杨海蒂的散文融入了她的记者生涯、作家视角、百姓情怀的经历、思想与视野,她的杂文则呈现出犀利锋芒的幽默趣味。

        杨海蒂散文集《我去天坛,只为能与他相遇》分为:横谈、纵论、游历、情感四个部分。其文涉及之广,容量之大,可谓“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这是一个作家的眼界和胸怀。其文的才情、思想和气度,匠心独运,所谓“文藻条流,托在笔札”,这是一个作家积学储宝,酌理富才的厚积薄发。

        横谈部分以杂文为主。自古,杂文即指“有韵之文”,能够写杂文的人,乃是“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词,辩盈乎气”。她以短、评、快的文风,稳、准、狠(犀利)的语言,多角度品评现实社会,不乏个人独到见解和哲理性的语言。文章多有时代印迹,亦彰显出作者的知识面和思想力,有理性、有正气、也颇有意趣。

        纵论是文集的重中之重,不乏彩若云锦之作。《我去地坛,只为能与他相遇》,以典雅、细腻、柔美、深情的行文,由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解说他的人生、他的文学,以相似的幼年情感经历为链接,将作者的情感融入有着象征意义的“地坛”,深入分析“史铁生散文为什么这么吸引人?”解读史铁生对生命、对文学独到的见解和文学成就,史铁生面对苦难与病魔的心路历程,从而得出结论。

        这篇文章融入了作者对生与死、情与爱、人生与痛苦、与哲学、与文学独特的认识和思考,从哲学、文学的层面升华了人的精神,彰显了文学的力量。

        一个作家文章的境界,就是她思想的境界。杨海蒂站在“大我”之巅,审视游记散文,形成了独具风雅、内涵、视野的大散文。

        这本书的游历部分,呈现出人与景、神与思的物我交融之美,极好地阐释了“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神思之美。每一篇文章的叙述与表达无不用心良苦,古人讲“诗缘情而绮靡”,在文采斐然的背后,在诗意盎然的字里行间,情感在文中的运用恰如其分。

        好的散文书写人的心灵史,将作者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呈献给读者。在情感这部分里,呈现出的是至真至善的杨海蒂,写人有温度,记事有细节,抓得准,写得透。如她的《注目南原觅白鹿》,写与陈忠实的交往,写出陈忠实为众人鲜知的生而有仁、交而有礼、言而有信、行而有义,文章富于深情,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她写母亲的《夜色如水》,以很冷的笔触进入,情感深抑,令人动容。对家庭和母亲经历的苦难,对艰苦童年生活的深刻记忆,伟大而坚韧母亲的形象呼之欲出,那些鲜为人知的苦难岁月现于读者眼前。寄深情于笔端,读来令人怆然泪下。这篇文章写作有技巧,先抑——再叙——再扬,情节、细节、心理、情感,处理得很好,将一个有文化、有才情、忍辱负重母亲的形象刻画出来,令人敬佩。

        这本散文集,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可以说阅读的过程就是跟着作者的文思游历的过程,那经历就如走近一座群山,峰连峰,岭连岭,新鲜不断,惊喜不断。由此,我在文字的群山中,重新认识了这位文章与人俱美,有大气象的散文家杨海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