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的小说《寻找鱼王》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他在获奖感言中表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加热爱儿童,靠近童心,儿童文学的创作可以是人性的提升,是初心的回归,是简朴的训练,是诗性的寻找,是生命的感动。(9月26日《光明日报》)
儿童心灵单纯明朗,如同清晨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仿佛午夜晴空里纤尘不染的明月。儿童文学只有具备与儿童心灵遥相呼应的内质,方能赢得儿童青睐。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是作家心灵的镜像,作家的个性品格与精神面貌决定作品的风格与质量。儿童文学作家,唯有保持清风明月般的单纯心境,以及仰望星空的浪漫情怀,才能创作出让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在成人文学相比过去有些“冷清”形势下,儿童文学正为一大批优秀作家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近几年的中国文坛,著名成人文学作家纷纷“转型”创作儿童文学,已经成为一种文学现象。2014年初,诗人赵丽宏推出带有自传体性质的《童年河》,开成人文学作家写儿童文学之先河,去年又推出儿童小说《渔童》。2014年4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推出他个人首部儿童文学作品《少年与海》,去年推出《寻找鱼王》。其他还有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虹影的《奥当女孩》,马原的《湾格花原》,阿来即将出版的《三只虫草》等。针对大作家们跨界写作成为风潮,有文章分析原因:作家为自己孩子讲故事或者为孩子提供合适读物激发创作冲动与灵感;或者是因为恋旧,是对“往事的回忆与重述”。这只是阐释创作契机以及可能性,并未“搔到痒处”“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作家亦然。作家创作作品,如果没有读者或者反响寥寥,创作热情自然要受挫,想必没有哪一个作家写作纯粹为了孤芳自赏。一方面,如今孩子教育问题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儿童少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读书条件,儿童文学有着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在少年儿童读者群中广为传播,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能够激发作家的创作成就感,进而鼓舞作家满怀信心投入新的创作中去,为儿童少年奉献更多优秀精神食粮。
博尔赫斯说过,“一切伟大的文学最终都趋向于儿童文学”。儿童总是恒定保持“心灵的纯度”,儿童文学必然会有永不枯竭的活力。成人文学应当向儿童文学取经,更应体现“纯净”底色——当然,这既需要读者凸显高雅阅读情趣,亦需要作家“更加热爱儿童,靠近童心”。
深圳市龙岗区 涂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