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北京市文联邀集二十位专家研讨《战狼Ⅱ》

    鲁大智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0月25日   17 版)

        一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国产军事片何以引发如此大的观影热潮?《战狼Ⅱ》的“票房神话”给主旋律电影创作带来什么启示?主旋律电影如何在主流价值观传达和市场效益上取得“双赢”?如何用电影传达当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表现时代精神……“当下主旋律电影的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专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市文联召开,近20位电影专家围绕上述话题,并针对网络上对于这些作品的不同评价进行了热烈研讨。

     

        好的故事

     

        《战狼Ⅱ》在市场巨变之中是口碑和票房成正比的一个范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黄会林认为,这是中国电影作品的一个回归。“它的确不只是娱乐的功能,而是把电影综合的功能集中起来去打中每个人灵魂深处的软肋,打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所以它必然会火爆。”黄会林说,《战狼Ⅱ》里的电影元素也是多姿多彩多样,它的节奏、场面,它的情感的表达、打斗的动作等等,一开场就进入到每个人的内心。从这部作品中确实能感觉到多年来文化浮躁和艺术浮躁的退潮,而退潮的核心,是内容为王,观众为主。走向健康的电影艺术,必须有“三个好”,即好的故事、好的剧情、整体的好产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奇佳进一步提出,主旋律作品要特别重视客观、严谨,绝不能为了塑造某种价值观而忽略真实、随意表达,要积极传递正确鲜明的爱国价值观,但更应倡导理性爱国。“看完《战狼Ⅱ》,我们会想到对人性的尊重、对大国崛起的感悟、对海外安全的诉求等。优秀主旋律作品在传递爱国能量的同时,能引导人对精神、社会等深层问题产生思考,而不是激发狂热盲目情绪。”

     

        与会专家认为,《战狼Ⅱ》是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作品以当代电影话语传达出中国精神和时代精神,又具备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世界眼光,因此获得了当下观众的普遍认同,在充分传达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

     

        同时,该片在爱国情感表达、国际关系表现和文化形象建设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主旋律电影作品未必“曲高和寡”,商业成功也不一定依赖“娱乐至死”,用现实题材和当代话语奏出时代的强音,用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广大观众的共鸣,才能创造“叫好又叫座”的中国主旋律电影新模式。

     

        英雄情结

     

        军事题材的电影一直非常受欢迎,除了好看的故事,生与死的较量,更重要的原因是塑造了英雄的形象。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马维干认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拯救大兵瑞恩》等外国电影,还有《董存瑞》《英雄儿女》《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冲出亚马逊》等中国电影,都是在塑造英雄形象。无论最近的《战狼Ⅱ》《建军大业》,还是此前的《湄公河行动》《血战湘江》,或更早的《智取威虎山》,共同的特点就是塑造了英雄形象。

        “这几部电影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主旋律电影只要用心做,是既能有口碑,又能有票房的。”马维干分析,中国电影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文革前的十几年,许多编导都是从战争硝烟里出来的,他们对军队非常熟悉,塑造出的英雄形象特别生动、亲切,特别感人;60年代后半期,在“三突出”创作的影响下,英雄越来越脸谱化,越来越高大全;文革后,英雄走下了神坛,越来越人性化、平民化了,英雄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有血有肉了。

     

        但是也有另外一些电影,英雄形象越来越鲁莽,越来越痞子化,甚至矮化、丑化英雄,甚至没有英雄可崇拜。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拥护英雄的民族更可悲。“中国不缺乏英雄,中国军队有很多敢打敢拼的英雄,我们不缺乏英雄,也不缺乏先锋,只是缺乏歌颂英雄的作品。作为主旋律的电影,应该旗帜鲜明地去塑造英雄,塑造那些有家国情怀、有时代精神,为大义敢于担当,有血性,不怕死的军人和英雄形象。《建军大业》《战狼Ⅱ》这几部电影在英雄形象塑造上是值得称道的,英雄形象在荧幕上的回归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

     

        《战狼Ⅱ》编剧之一刘毅在谈到该片成功的原因时,曾归结为尊重了类型片的创作规律。作为编剧,需要提供给动作导演的是戏剧性的场景:要让人耳目一新,又合情合理,且要符合人物个性,具有戏剧性。动作导演必须在编剧提供的场景内完成动作设计,而《战狼Ⅱ》给每个创作者都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电影学院副教授张冲指出,不同于之前的动作类型片,《战狼Ⅱ》展示的不是悲壮的士兵训练场景,而是一开篇身着中产标配(冷锋身着白色亚麻质地休闲上衣、裸色休闲裤,身材保持良好等)的中国军人跃入水中,与彪悍残暴的海盗水下搏击,拯救了外国人,建构了中国式“牺牲/救赎”的利他主义英雄。在价值观追求上,《战狼Ⅱ》较其他动作片的定位更胜一筹,其内容的设置与人物的设定超越了“中产阶级”个体的物质定位与消费需求,升华到了对人类普世价值的追求,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特征,与至善的理念接轨。

     

        诉诸世界

     

        《战狼Ⅱ》现象的出现,不仅在于它出现在“合适”的时机,更在于它是一部“合适”的影片,它自身具备了“引爆”市场的电影实力,储满了可以点燃观众热情的燃料,形成了可以创造奇迹的条件。

     

        “除了炙手可热的市场表现之外,至少在三个方面,《战狼Ⅱ》为国产电影树立了标杆。”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指出,精益求精的制作、时代感、类型定位和创新,这三条看似简单的理由,恰恰是绝大多数国产电影创作的软肋。粗糙的制作、拙劣的模仿、低俗的迎合、各种商业要素的杂交、类型桥段的拼凑、自娱自乐的煽情、脱离国情和观众的形象、缺乏动机和逻辑合理性的故事情节,这些现象在当下国产电影创作中并非个案。

        针对网络上有些评论者质疑《战狼Ⅱ》故事情节真实性的问题:比如一个人怎么可能打败一支军队,铁丝网怎么可能拦截火箭弹等等,尹鸿表示,这些批评大都缺乏对电影类型假定性的认知。对类型电影来说,逻辑的合理性远远比生活的相似性重要,正如没有人用“生活真实”的标准去要求“007”系列电影一样,我们也不能用现实真实的标准和普通情节剧的标准去要求动作类型电影。

     

        《战狼Ⅱ》的成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中国观众并非不愿意看国产电影,关键在于国产电影是否能够满足观众的当下心理需求、满足观众的现实情感、创造观众的共享世界;中国电影市场也并非进入了发展的拐点,关键在于国产电影是否具备足够的品质支撑电影市场的持续上扬;电影观众并非只是资本、IP、偶像和炒作的奴隶,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别、选择电影的能力。

     

        尹鸿认为,《战狼Ⅱ》奇迹般的市场热度很难复制,但是其提供的创作启示可以借鉴;《战狼Ⅱ》远非无可挑剔,但其提供的类型范例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却是重要的经验积累。如果我们从一个更高的视野来看,《战狼Ⅱ》虽然在制作水平上接近甚至达到了世界水平,但是在文化价值观上仍然缺乏国际传播的共同性、共享性。如果影片能够注入更多对生命、对个体的人道主义精神内核,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就会更丰满,影片的情感力量也会更强烈。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电影才能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中国电影才能真正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