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在网络文学大生产的工业时代,“无线大神”会被机器写作的“AI大神”取代吗?专家们强调:

    出精品才是网络文学的中国梦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0月25日   17 版)
    2008年,中国网络文学开始从PC时代迈向移动时代。

        高速成长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发展演变格局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截至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了3.33亿,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了90亿元。在这个大背景下,由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掌阅科技联合主办的“网络文学论坛:聚焦精品,聚力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网络文学的使命与担当”主题活动近日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与会专家就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互动、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与“走出去”、在当前的情况下网络文学如何推优、网络文学未来发展趋势等重要议题和热点现象展开了深入对话。

     

        何为网络文学精品

     

        谈网络文学精品化,首先涉及精品的标准。有人说,判断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不是精品,首先是读者标准,读者接受才是硬道理。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首席专家肖惊鸿认为,这个论断经不起推敲。

     

        “读者的接受折射出的是作品的本质规定性。因此,被读者接受的网络文学作品是不是一部精品,只能从作品内部来寻找。如果以读者接受作为第一标准,无异于在说网络文学的商业标准高于艺术标准。网络文学生发于市场,但市场本身不造就文学精品,好故事永远要靠作家的艺术功力。”肖惊鸿表示,网络文学以故事性见长,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是要在文学范畴里探讨。因此,不能把判断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好坏的标准建立在网络文学的商业属性上。这是立场和方向的问题。网络文学精品,是符合网络文学创作内在属性并且能够体现社会价值,同时又符合市场要求的优秀作品。归根结底,出精品才是网络文学的“中国梦”。

     

        肖惊鸿说,网络文学精品创作,是一个形而上的话题,也是一个观念与技巧结合的话题。在网络文学的发韧期,人们普遍认同网络文学的草根性,而普遍对网络文学的艺术审美性看低。随着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壮大和类型化写作的成熟,伴随着网络文学主流化的趋向,人们转而关注网络文学创作的审美度,并且试图在文学性的共有平台上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一决优长,并走向融合。

     

        网络文学成长于商业环境,具有商业属性。不夸张地说,我们很多网络作家,与社会现实相对疏离,缺乏对生活的干预和概括能力,缺乏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严肃批判态度。作品里见不到复杂的生活和时代精神,都在用“想象力”“感受力”来进行写作。这样的作品与精品的距离相距甚远。呼唤精品,先要正本清源。对作者而言,作品就是自己。写出一部好作品,就是遇见更好的自己。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当前网络文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提升作品的质量,努力打造网络文学精品,“网络文学同样适用于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三性统一的评判标准,应该积极弘扬主流价值,只有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长久”。

     

        IP运营

     

        若将1997年底文学网站“榕树下”的建立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开端,到2017年已经整整20年。20年间,几乎每五年就有一次媒介变革或渠道变化:2003年在线收费阅读制度的成功建立,使文学扎根网络;2008年顺应移动互联网浪潮,开始从PC时代迈向移动时代;2014年“IP化”打通媒介阻隔和次元之壁。与此同时,网文的主流读者群也经历了三次代际更迭:从70后到80后到“九千岁”(90后和00后)。

     

        “媒介融合”和“世代更迭”既可以作为梳理2017年网络文学走势的关键词,也可以视为网络文学发展20年的成熟标志。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认为,今天回顾网络文学发展历程,第一场生死之战是网络收费模式的建立。如果不是当年起点中文网成功建立了VIP收费制度,并随后将收费渠道接入盛大集团的游戏点卡系统,中国网络文学不要说发展成全世界风景独好的文化奇观,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一个问题。然而,网络文学在蓬勃发展起来的同时也被大大窄化了——从带有媒介革命先锋实验性质的自由写作,变成了以“更文-订阅”为核心机制的网络类型小说,超长篇的模式被固定下来。移动端引进以后,随着大量缺乏网文阅读经验的“小白”读者的涌入,类型文更变成了“套路文”。网络文学由此进入了规模化大生产的“工业时代”,套路文以形同工业流水线的标准化方式,被摸清了市场规律的“码字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所谓“无线大神”日后很可能被机器写作的“AI大神”取代。

     

        “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问题,大工业文化生产的口味永远是‘向下拉齐’。在对文学极端商业化的抵抗中,有节操作家的个人坚守常常被赋予悲壮的意义,这样的坚守永远有意义,但其真正效力永远有限。真正有效的模式,是用另一种商业模式打破走进死胡同的商业模式,虽然那或许是一种更商业化的模式。”邵燕君说,携带大资本而来的IP运营当然是更商业的,但却打破了VIP收费制度的单一模式。对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网络文学来说,IP运营可以让它从以前单一的付费阅读模式升级为产业化运营。IP商买的是一篇“文儿”,而不是很多字。作者卖的是世界观、是故事,是人设。是文笔,是他/她的粉丝团。

     

        多样化

     

        进入IP时代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原本在商业化跑道上跑得慢、“工业化”不充分的网站反而占先了,比如晋江文学城。晋江在诸多VIP机制的商业网站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爱好者的气质,管理风格接近于“无为而治”。在其他网站为快餐式消费者们大量产出同质化的类型文时,晋江喂养了有更高需求的“老白”读者们,也培养了一群对作品有鉴赏力、对网站有群体归属感和忠诚度,肯为心爱的作者“大大”们花钱的粉丝型读者。这个“有爱+有钱”的粉丝群体的存在,也让在IP机制中坚守工匠精神的作者有了底气,十余年来,在“有爱的粉丝经济”的滋养下,产生了大批的精品好文,良心之作,经口口相传,逐渐建立起圈内的“经典”序列。进入这一序列的作者、作品,到今天就成了资本最为看重的IP。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庄庸认为,网络文学进入超级IP时代,最急需的是工匠精神,既需要创造力,也需要创新力。

     

        晋江文学副总裁刘旭东把文学的网络化创作称为文学行业的工业革命,他建议,要对小众类型文学采取包容的状态,让物种多样化,杂交融合,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新物种。新的物种里面有一小部分可能成为惊世之作,这就是精品。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