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韩松《驱魔》阅读指南

    吴慧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0月25日   16 版)
    《驱魔》,韩松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35.00元

        国庆长假已经过了四天,“驱魔”两个字不仅占据了封面上的一片红海,也占据了我的屏幕,我的书桌,我的手机,虽然我搞不清楚这本被带到阳台,被带到书房,被放在包里带进带出的《驱魔》到底驱的是什么魔,但我非常肯定,它就是我现在迫切需要驱逐、驱散、驱除的魔怔!不然我的长假全毁了。是的,我的长假要死在一本叫《驱魔》的科幻小说上了。

     

        先声夺人的人名索隐

     

        十几年前读当代小说读到抑郁,坚定地投靠科学的怀抱,以实证的研究方法去过滤掉幽暗的文辞带来的不确定感。思维方式的一部分,是与学术训练密切相关的,我对此坚信不疑。没成想十几年后旧疾复发——是被韩松的小说《驱魔》引发的。枯坐桌前,我不敢承认自己真的看不懂这部科幻小说。学科学史的人看不懂科幻小说,你骗谁啊?是的,我看不懂。

     

        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己是认认真真查了字典,才认全了小说里的人物名字。瘘吡、痃嗪、疣啶、痉哌、疝噻、痈哚、疸呤、疳唑……这些奇怪的组合,是八个病人的名字,这八个人搭乘一艘医院船,漂泊红海之上。

     

        让我先从别人的文章里把这群人的身份抄来:

     

        瘘吡:进医院前是一个政府官员,病人中的“万事通”,热爱学习,是杨伟的老师,却又是个告密者和阴谋家,悭贪,嫉妒,谄媚。

     

        痃嗪:本是中学老师,病房里的游玩活动组织者,带领杨伟去探险,对医院正统的那一套很不屑,想要忘记死亡,却因为瘘吡的告密而被杀。

     

        疣啶:曾经是长跑世界冠军,在病房里成了一个打砸抢破坏分子,多次毒打杨伟并要把他扔进海里,很嚣张,想做病人的头头,却暴病而亡。

     

        痉哌:一个捞尸专业户,热衷于在病房中到处找女人。

     

        疝噻:一个被欺负的病人,后来成为病人的新头头。

     

        痈哚:精神病科的一个病人,比较特立独行,成了医院的颠覆者,他把一些秘密告诉了杨伟。最后他被扔进火葬场,作为艺术品活活烧掉。

     

        疸呤:“影子医院”的雇佣者,唯利是图。

     

        疳唑:出生在医院的自闭症小孩,是一名丧葬艺术家,以制作虫子“精焰鬼”为乐趣。

     

        索隐派肯定会指出,吡、嗪、啶等这些口字旁的字都来自化学元素,知乎里有人解答它们表示杂环化合物,而这群病字头的字,代表的不是疮就是瘤。两组字,做做排列组合,从可以得到的64个解中作者选了的8个,偏偏被选用来当人名的头一个就是瘘吡。顺带说一下,小说的主人公是第九个病人,出场在开篇第一页,名叫杨伟——注意读音,这一页第三行作者第一次使用了“生殖器”三字。

     

        医院船就是未来社会

     

        整条船装的都是老年男性。性在小说里的隐喻是繁殖,医院船肩负着让病人不死的任务,因为没有死亡社会就无需新的生命,所以卸去了传宗接代任务的船上病人们,也就被拿走了繁殖的功能。医院船脱离大陆,孤独地生存在海上,船上是病人,还有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被判无用的医生。医院船构建出了遗世独立的团体,暗喻了人类的社会。至于女性,在小说里被指代为器官和体液。

     

        无性不成当代幽暗系小说,无性无以为魔幻后现代。

     

        有一本书,在船上人手一册,名叫《医院工程学原理》,病人都需熟读熟背。医院指医院船,工程学三个字对应算法和人工智能,原理指天然成立的规则和特性。小说里说这部皇皇巨著共两千页,计划三卷,先出版了第一卷。

     

        因为看不大懂这部小说,我的兴趣就投给了这本《原理》,想出了从小说行文中把《医院工程学原理》的条文提取出来,呈现它的面貌,这样对理解小说的设定会有很大帮助,甚至可以得到意外收获,从中窥见作者的思想脉络和体系。对于无法读懂的东西,只能下苦功,我做的苦功就是把《原理》从《驱魔》中抽取出来——这几乎就是古籍整理中的“辑佚”。

     

        《医院工程学原理》辑佚

     

        前言:医院船必须在大海上航行,这是唯一正确的路径。只有上了船,才能远离疫区。船的航向业已确定不可更改。医院船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病房由病人自主管理。船上一切关系皆为医患关系,医患关系就是人机关系和患患关系。

     

        宗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核心:是医务工作者对病人意志的尊重,这也是医院民主化进程的题中之义,但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病人的世界观必须跟上大局变化。民意与医院利益的精确对应是个难题。有的病房出现了民粹化倾向,这也是一种病,但不要紧,通过治疗,它终会转化为热爱医院的深厚感情。任何一种外部冲击都构不成遏制医院继续崛起的实质性力量。我们看似遭遇被动,实际上是战略主动方。但医院船这么大,情况是复杂的,因此对于治病要保持耐心,要积极乐观,既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过程意识……

     

        医院船始终要直面的问题是生和死。在船上,生和死是一对辩证的存在:病人只要不死,就能长久活着。而活着,就是比死更好的事情。生死观由“永生”和“轮回”两种形式交织并存。根据《原理》,保留老人,不要小孩,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第一,资源分配。如果只有一份资源,在司命看来,当然应当分给老人。在任何一家医院,主体人群都是老人。他们最有钱,也离死最近。第二,战争与和平。年轻人没钱,便去打仗了。战场是他们的最爱和擅长。战争的源头总能追溯到少年情侣们传宗接代的下流肮脏欲望和由此引起的残酷竞争。第三,生物多样性。老人作为濒危物种,从此避免了灭绝的命运。一旦“战胜死亡”成为最高奋斗目标,世界的模式和结构就重塑了。

     

        医院船上的病人都是老年男性,这群病人被收治在老年儿科病房。《原理》对此的解释是:从前,人们为了养老送终和传承血脉,生育出一堆堆孩子,可是人连活都活不好,却去承担哺育后代的重任,实属自不量力,人生于是成了一幕幕悲剧。老年内科病房暨儿科病房的建立和完善,标志着人性和人身的又一次解放。

     

        治疗:是永生还是轮回?

     

        为此,病房里采取的治疗方案是这样的:

     

        一、一个器官磨损后,通过器官工程和干细胞生长一个新器官;

     

        二、蛋白质和酶的鸡尾酒,增加细胞修复机制,调节新陈代谢,设置生物钟并减少氧化;

     

        三、人工合成酶减少端粒缩短;四、引入外源基因,改造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基因;

     

        五、注入多肽,有选择地清除体内衰老细胞;

     

        六、利用纳米传感器监测癌症等重疾,在出现问题前就展开治疗;

     

        七、维持健康生活,增加打架锻炼,端正饮食习惯。

     

        老年病房同时就是儿科病房,老人回归婴孩的赤子状态,从此人人长寿,返老还童。这就是永生。

     

        另一方面是“轮回”的体系。《原理》对轮回的记载是:一切有情,皆以诸欲因缘,自作自受,如车轮回转不已,生死有所谓六道,即人、天、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如人在日常中的语言、动作、思想,守法实践持三戒以上者,可得六根整然的人身。五戒圆备者,即生大富大贵之家,长寿而扬名于世。修持五戒,加行十善,即生天界,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进入天道,可享极乐。众生的寿命就像水中气泡,气散则灭。生是死的延续,死是生的转换。生未曾生,死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忧喜?人活在世上,好比乌龟驮着躯壳。人死之后,脱离了千钧万担的躯壳,感到无比轻松。

     

        生死流转,共存一册,汪洋红海,去永生还是享轮回,还真没个准头。小说也逃不出牵扯宗教概念来的命运,但是难道我真的又要厚着脸皮承认,“永生”和“轮回”,是不矛盾的吗?就像《原理》里写的,人不仅仅有此身,还会在时间长河中反复活着。或许这才是真正的长生不老,并似乎可以获得灵魂,比意识扫描上传有效,因为它凭靠的不是算法。但反过来也让死变得更难,也更混乱。纠缠于生死的医院必然方寸大乱。

     

        人工智能:控制了医疗就控制了人类

     

         关乎医疗的小说,必定是要对生死给出自己的定义,这是故事的逻辑。但《驱魔》的医院船上,生死的逻辑显然要乱了。小说给出了两道生的通途,技术层面的和宗教意义上的,但医院船上的人只面对一个没有被定义过的“死”的结局。在科幻小说中,死亡是没有定义的,或者小说的意思是死亡属于生活,永生归位科幻?

     

        在医院船上,被人工智能驱逐出病房的医生建立了影子医院,形成与机器对峙的格局。杨伟也渐渐意识到,人工智能已经丧失了计算和判断能力,违背了《原理》把干掉病人作为最好的治疗办法。而他自己之前的就医住院经历,是一次虚拟治疗过程,目的是“驱魔”——他的痛苦,乃是一场世界大战中,敌人植入的“病魔”。

     

        整个红色海洋,是敌人制造的病毒之海。在未来,药战争替代了核战争,超级细菌成为最厉害的杀人武器,地球生态系统已被合成生物学改变。医院船的使命是深入一线,截获敌人的病毒数据,准备进行反攻。由于船上的人工智能被敌人攻破,医生便令杨伟重新回到病房,寻找一位名叫“神奇病人”的病人,试图利用他产生病变的特殊大脑,找到克制敌人病毒的终极公式。在一片混乱中杨伟意识到甚至整个世界大战,都有可能是算法虚构出来的。人类早已被置于人工智能设定的世界中,机器的目的是把整个宇宙改造成医院,利用战争来模拟治疗。医院船面临覆灭的危险,杨伟最终杀死了指派他去执行任务的主治医师和担任他的联系人的女护士,自己也跳海自杀。

     

        小说我并没有看懂,但对情节有了些许存疑的了解,所以我有两个问题:

     

        第一,在逻辑上,一艘身负重任的医院船,在执行截取病毒数据任务的时候,自身需要运行庞大的医院工程学程序吗?小说的主人公杨伟既然身处其中,那么全知视角的酷似老大哥的叙述者的立场由谁担任,是人工智能?

     

        第二,小说借《原理》一书说过,试图以此对医患关系进行探讨,我把“大家都有病”理解为患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机患关系是人工智能和杨伟之间关系的投射,最后的答案是否意味着人类无法摆脱人工智能?

     

        科幻小说里经常出现虚拟世界的主题,背后的母题是生物体的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在这部小说里,杨伟选择了死,他杀死了作为生物人的医生,杀死了联系人,最后自杀。医院船的奇幻是建立在永生之上的,那么作为生物的死,就是逃离或者说反抗人工智能的途径。汪洋红海,没有滴水。杨伟求死不得,人类挣扎无望。

     

        顺带说说,韩松的小说并不好读,科学元素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是描述的手段。在故事的每个片段中,我能读到《变形记》,能听到体育比赛的旁白解说,能看到一点不愿意表露的宗教情怀,还有时事评论的口吻,这些内容仿佛是构建庞大公式体系的变量及其繁复的条件设定。我觉得他写预言小说可能更精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