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绚烂一个世纪的黑色火焰

    郑从彦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0月25日   11 版)
    《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王家湘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78.00元

        这本书对于读者们更好地了解20世纪的美国黑人小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普通读者们可以用最直接和最通俗的方式,了解这段不为人知的文学历史。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获得者王家湘女士的新作《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与评论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的文学史专著,系统且详尽地梳理了美国黑人小说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与分析了重要的美国黑人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当初王家湘进入美国黑人文学世界,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偶然。1987年,已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的王家湘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因这个访学项目对研究方向没有作具体要求,故她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听课。一次,王家湘阴差阳错地走进了著名黑人学者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课堂,在听课的过程中一下子就被小盖茨风趣幽默且极具感染力的发言所吸引,也激发起了对美国黑人文学的兴趣。按她自己的话说:“在康奈尔大学开始接触美国黑人文学的时候,就被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作家的使命感和美国黑人的生活现实,以及作品严肃的主题和生动形象的黑人民间语言所吸引。我感到自己对美国黑人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了解得实在是太少了,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有幸在著名的黑人学者小亨利·路易斯·盖茨教授的指导下进入了这个天地,大开了眼界,并且萌生了把黑人文学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愿望。”

     

        在书中,作者基本是按照时代-作家-作品的模式介绍了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历程,加之其个人不喜欢过多的文学理论的探讨,因此遵循了“老一套”的研究模式,通过作品认识时代、现实和作家,通过作家认识作品。尽管这样的做法在现在的学术圈看来并不太“先进”,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读者而言,这反而给了他们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一来不是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二来对这块内容也不甚熟悉。因此,这本书对于读者们更好地了解20世纪的美国黑人小说,倒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普通读者们可以用最直接和最通俗的方式,了解这段不为人知的文学历史。

     

        众所周知,19世纪末以前,黑人文学主要以黑奴自述为主的形式而存在。可到了19世纪末,这样的状态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黑人中产阶级的出现,黑人作家这一支文学队伍开始在美国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为了让黑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他们将文学作为黑人事业斗争的锋利武器,他们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且这些作品特别注重反对白人作品中对黑人的歪曲丑化,同时也强烈抗议种族歧视和种族迫害。王家湘在新书中特别提到了一位黑人女作家哈珀以及她的代表作《艾拉·勒罗伊,阴影消失》。有兴趣的读者们,可不妨找来读一读。

     

        历史进入了20世纪,黑人小说的主力军是第一批接受了正规高等教育的作者。在王家湘看来,他们的作品在主题和人物上沿袭了上世纪末黑人文学的创作模式,以白人为主要读者,反映了为中产阶级黑人鸣冤叫屈、希望得到白人社会同情的心态。詹姆斯·威尔顿·约翰逊《一个原黑人的自传》是王家湘女士特别推崇的一部小说,该作对19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代黑人作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黑人文学的第一次重要高潮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30年代末这一时期,这是第一个得到黑人群体以及主流社会承认的黑人文学运动,被称作哈莱姆文艺复兴。黑人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民族民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觉醒,在音乐、诗歌、戏剧、小说等领域也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作品便是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其不仅是赖特最优秀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而且被认为是黑人文学中的里程碑。小说出版后,不仅震动美国文坛,而且震撼了全美社会,多年来被黑人作家及评论家视为楷模,认为它开辟了黑人意识发展的新方向。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二战后美国社会最动荡的十年,黑人斗争是美国种族斗争史上最激烈的一个时期。我们所熟知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代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便诞生在这一时期。当然,在这场斗争中,黑人文艺运动才是黑人权力运动的喉舌。阿米里·巴拉卡、约翰·A.威廉姆斯、詹姆斯·艾伦·麦克弗森等三人,可谓是黑人文艺运动中的文艺战士,王家湘也重点分析了这些作家的创作特点。

     

        在《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一书中,作者花了足足两个章节的篇幅书写黑人文学大发展的最后三十年。这三十年,既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女作家群体,也存在着寻求创新突破的黑人男作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作家大多出生于三十年代前后,成长在充满动荡的时代,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等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造就了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这一团最耀眼的黑色火焰。王家湘在评论莫里森的章节中发表了充满真知灼见的评述:“她把黑人特有的传统表达方式和精湛的叙述技巧相结合,使紧扣美国黑人历史和现实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一总结,和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人们喜欢她无与伦比的叙事技巧,她在每本书里都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读者合上《黑色火焰:20世纪美国黑人小说史》一书的那一刻起,他们一定不会否认这的确是我国黑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专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