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我们为什么不能没有图书馆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10月11日   08 版)

        据报道,9月13日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发布,“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阅览室座席数105万个;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册;人均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1.8元;文献外借8亿册次等,另外提出了城市24小时阅读服务空间、国家文献信息资源总目、中国记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19个具体建设项目……到2020年阅览室座席数达到105万个,这一“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标,应是我们国家一种深具眼光的文化政策的体现。

        说到图书馆,应该说我们每一个读者、每一个爱书者,都有着很深的文化情结。在我们这些读者、爱书者的心中,图书馆,不止是现代城市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温暖、珍贵的文化景观,是不能抹去的精神记忆,是自己的丰富的文化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一个让人沐浴书香、浸淫书海、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笔者曾从一些图书中看到,在美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次长达10年的大萧条时代,音乐、电影、体育,尤其是阅读等文化休闲方式,帮助美国人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美国图书馆协会曾有过一个统计,当时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以至有的读者说“没有图书、没有图书馆我早疯了。”可见,图书馆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生活困顿、灵魂彷徨、心灵无所归依之际,图书馆成为人们最安妥的精神依托之所。

        笔者不禁又想到了博尔赫斯这位世界级的伟大作家。博尔赫斯是阿根廷最负世界声誉的小说家和诗人,他把自己的生命交予了图书馆。从1955年起,他在兼职大学英美文学教授的同时担任了国家图书馆馆长。从此这位晚年几近失明的老人被将近百万册的书整日包围。想象和智性的力量让他活在书籍和文字所构筑的世界中,真实而纯粹。他说那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当眼睛看不见书的时候,只要一走进图书馆,仍然会产生浓浓的幸福感。图书馆长是博尔赫斯一生唯一从事过的正式职业,图书馆也成为他一生挚爱无比的所在。他在《关于天赐的诗》中说,“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不知感动了世界上多少博尔赫斯的书迷?

        然而今天的文化现实,却让我们困惑。文化快餐代替了巨著,尤其是网络对传统的阅读影响巨大,特别是多媒体和视听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得信息的便捷化舒适化习惯正在形成,大量快速浏览的习惯正在代替阅读,以至在一些人看来,读书已经不再重要,图书馆也不再重要。但是,读书是不能被网络电影电视语言等等替代的,正是最普通的书,表达了思想的魅力,思想的安宁,思想的专注。而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一个交流思想的地方,一个深化思想的地方。现代的科技手段越科学,图书馆就越神圣,其文化性、精神性、广泛性和多样性,不可替代。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今天是一个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图书馆的形式、内涵、范畴、作用和功能,也应越来越多元化,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的需求和发展。城市中有年轻人办起了小型公益图书馆,以捐赠、义卖、免费借阅等形式来达成“人人读书、人人传书、人人赠书、人人爱书”的文化理念。时尚读者最爱“网上图书馆”,点击注册,缴纳押金,快递人员送上精神食粮,窝在家里阅读完毕,网上提交还书申请,快递人员上门把书取走。大型传统公共图书馆,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阅读,为读者带来了日益广阔的图书信息的海洋,并承载更多的讲座、沙龙、国学教育、艺术欣赏等各种文化公益活动,为广大的民众提供更多的吸收和接触文化的条件和机会。此外,大都市地铁图书馆、自助图书馆、迷你图书馆,为上班一族所钟爱,其设计造型的时尚、艺术,成为都市流行文化一景。

        河北石家庄 杜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