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

    大众需要“怎样读经典”式的传统文化普及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9月27日   08 版)

        前年,也就是2015年的5月中旬,《中华读书报》辟了个新专栏,名叫“怎样读经典”。直到我写这篇小文时,专栏共推出了49篇文章——从《怎样读〈诗经〉》开始,一直到《怎样读〈山海经〉》。

     

        顾名思义,《怎样读经典》是向大众普及经典,指导人们如何读《诗经》《楚辞》《公羊传》《文心雕龙》《六祖坛经》等传统经典。也就是它是一个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的栏目。一份比较“小众”的报纸做出了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的大事,善莫大焉。

     

        “怎样读经典”的每篇文章都不太长,一般在4000字左右。这篇幅在谈如何读经典中是很“逼仄”的。但是每篇文章并不“逼仄”,它在不太长的篇幅里将读者引进读经典的门。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因无他,就是牢牢把握住“怎样读”这仨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譬如,《诗经》,在大学里,专门讲如何读,至少一学年。可是刘毓庆先生的《怎样读〈诗经〉》不到4000字,看一遍,半个小时足矣。但是文小而文的意义不小。刘先生打破了常规的传授方法,从破除对《诗经》误读的三个观念入手,告诉读者从大局上把握怎样读《诗经》,最后告诉三点具体的阅读方法。我拜读刘先生的《怎样读〈诗经〉》后,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自我感觉找到了如何读《诗经》之门的钥匙。

     

        尽管每篇文章是作者的一己之见。但是这种“一己之见”都是博采众长的结晶。这些文章,都会简明扼要地介绍历来对某部经典的主要评价以及形成的主要流派,而且细致地加以分析,指出哪种言之有理,哪种不能成立,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除此而外,还向读者介绍如何选择版本,推荐对阅读经典非常有帮助的书籍。比如,董文武先生的《怎样读〈论衡〉》。董先生开篇就介绍了历史上对《论衡》毁誉参半的评价。接着,对《论衡》作者的身世、思想渊源和写作风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说。最后,指导读者注意版本的选择,对研究者和初学者分别推荐了《论衡》的注释本。这样,既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经典时能够吸百家之长,避免阅读时走弯路,又能在阅读时独立思考,分析比较,增强阅读的效果。

     

        现在,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不少。但是戏说、歪说的也不少。这些所谓的普及读物,是打着普及传统文化的幌子挣昧良心的钱,误人子弟。可是,“怎样读经典”的每篇文章都是严肃、严谨、科学地向大众传递着传统文化知识,教人们如何走近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和理解传统文化。这些文章提出的每一个观点,每一种说法,都有据、有理。没有穿凿附会,更没有戏说与歪说。“怎样读经典”的所有文章,对读者读经典都有很大的帮助,是开卷有益的上品。

     

        “怎样读经典”的作者,都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做传统文化的普及,这在如今拿孔乙己的话来说是“多乎哉不多矣”。因为做普及不算科研成果,不算科研成果就得不到科研经费,在晋升职称职务等方面少了“硬件”,而且科普、“文普”之类一向被专家学者界瞧不起,视为“小儿科”的东西。但是,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中,非常需要专家学者来做普及工作。专家学者不来做普及,那么那种误人子弟的普及就会趁虚而入。“怎样读经典”邀请来几十位专家学者写普及经典的文章,指导大众读经典,是开了一个良好的风气。如果文化类的报纸、期刊,都请一些专家学者做做传统文化的普及,那么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多么有益,对大众多么有益呀。

     

        武汉市青山区 匡生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