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9月06日 星期三

    往事与梦境

    任林举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9月06日   20 版)
    《黑眼睛蓝眼睛》,陈晓雷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定价35元

        陈晓雷先生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儿童小说《黑眼睛蓝眼睛》,作品讲述了一个蒙古族少年呼斯乐的故事,读后令人浮想联翩、神思悠远,深深沉浸于作家为我们营造的情绪和情感中,难以自拔。明知道晓雷写的是呼斯乐,却经常在恍惚中认定,那就是晓雷本人;明知道作品中的故事或细节与自己没有分毫关系,有时却也会觉得小说写的正是自己的童年时光。一路聚散离合、爱恨情仇、欢笑悲忧地读到结尾,竟然已心潮激荡、感念不已,仿佛自己刚被一场情感的火烧过,周身颤栗,身心疲惫。大概,这就要归功于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所说的“移情”之力吧!

        正如罗伯特·麦基先生所定义的那样,当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发挥,同情作用则变得可有可无。读晓雷的作品,一旦顺着他的引导进入少年呼斯乐的故事,就会情不自禁地将全部情感都“移”至主人公的身上,仿佛越过一段“时光隧道”重返另外一个年代,完全不再记得自己的现实身份。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不由自主地失去了冷静的审视和客观分析,只知道跟着他们一起呼喊、奔跑、快乐或悲伤,有如灵魂附体。

        随着故事情节的步步深入,一幅壮阔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豁然展开——辽阔苍茫的大草原、雄浑巍峨的大兴安岭、曲曲弯弯的雅鲁河、安静却暗藏风暴的小村庄、孤零零的小火车站、生硬而又柔软的小铁匠铺、散发着枯草和青春气息的柴草垛、怎么想都有一点神秘色彩,蘑菇圈、昼的温暖、夜的安恬和梦幻、一匹叫“门都”的母马、一匹叫“杭乌拉”的公马、一条胆大包天敢与革委会主任家母狗交配的“青虎”、一窝在干旱的草原上苦度时光的蓑羽鹤、一群心性、命运、行为方式各不相同的人:呼斯乐、拉丽达、库布、李琴老师,铁匠夏大伯、瓦丽娅奶奶、郭爷爷……

        这世界本来并不完美,有阳光也有黑暗,我们只是拼尽所有的力气在黑暗与黑暗的缝隙里开出花朵,回报和赞美阳光的照耀;人世间也难说美好,有良善,更多的却是污浊和邪恶,我们只有终其一生与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恶”做殊死的抗争,才能在遍地泥泞里留得一方净土。《黑眼睛蓝眼睛》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充分顾及了其首排读者群——少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并没有为了博得点赞率,迎合低俗需求和市场上的“热”而昧着良心大搞叛逆、玄幻、模糊、搞怪、去庄严、去是非标准、无厘头等等的噱头。虽然作品中也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善恶之间的较量与冲突,人与自然的抗争,政治对人的异化,社会对不公正现象的纵容等,人之为人必须面对的现实和丑恶,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适度、温和的节奏和力度,以克制和冷静的笔触滤去了那些很是讨巧但却对青少年十分有毒,往往乱心又乱性的“怪力”与“暴力”。

        对于那些善良美好的人和事物,作者则倾注了全部情感和心力加以刻画、描摹。诸如呼斯乐与库布之间的友谊、呼斯乐与拉丽达之间朦胧的倾心与爱慕、呼斯乐与吴胜孙铁蛋们的抗争、铁匠夏大伯和李琴老师的爱恋、李老师和孩子们的师生情谊、瓦丽娅奶奶的情怀、郭爷爷的正直与侠义……无不透射出人性的光辉和自那个久远岁月款款而来的甜美和温馨。对于并不熟悉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黑眼睛蓝眼睛》无疑是封存于岁月深处的陈年老酒,品一品应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那些催人泪下的感人细节则分明是一颗颗善与美的种子,恰巧落入某一不生荆棘的心田,相信,他年定可发芽、开花、结出美好的果子。

        一晃,已经和晓雷做了很多年朋友。《黑眼睛蓝眼睛》里边的人物似乎也通过另外的一些渠道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烙印。一旦他通过小说的形式将那些人和事整合到一起的时候,我却没有勇气再问一问他,那些都是不是真的。我不敢问,是因为怕得到相反的回答。那么美好的故事,多希望过去、现在、将来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真实存在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