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4月05日 星期三

    一份日本侵华的“自供状”

    张海鹏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4月05日   16 版)
    《日本侵华战争自供状:中国事变画报(全10卷),从卢沟桥事变至珍珠港事件》,大阪每日新闻社、东京日日新闻社编,雷国山译,山东画报出版社即将出版。

        这是一份以刊行日本侵华战争军事行动为主的画报,今天翻译成中文简体字版出版,以研究日本侵华史料的面目呈现给读者,所以又可称之为“自供状”。这份日文画报由日本陆军省和日本驻华军司令部批准,由大阪每日新闻社、东京日日新闻社于1937年8月创刊并发行,第一到第三辑原名为《华北事变画报》,从9月第四辑起改名为《中国事变画报》。

        这份画报从创刊之日起,就以报道日军侵华战争军事进程为职志。

        当年,它是以鼓舞日军士气为目的的宣传品,从照片的选用到文字说明,充分显示日军在华“侵略有理”“侵略合法”,中国军队“抵抗非法”的说教。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当年这份画报上所宣扬的所谓“大东亚圣战”“解放”等谬论,是何等软弱无力!当日本军人在中国土地上攻城略地时,竟然还大言不惭地声称“邻邦日本对中国绝无领土之野心”,又是何等自欺欺人!面对这样一份犹如“自供状”一般的日军侵华影像记录,现在的有良知的日本读者也一定感到羞愧难当!所以,把当年的这份《中国事变画报》翻译成中文出版,并将其称为“日本侵华战争自供状”,在一定意义上是恰如其分的。

        为什么说把本画报定性为“自供状”是在“一定意义上是恰如其分的”呢?这是指它不能全面地反映日本侵华的事实。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用了包括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文化的各种手段。这份画报,顶多只是报道了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在军事上的大致进程,较少涉及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内容。而就军事进程而言,它也是报喜不报忧,对于日军在战争进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以及日军在军事行动中的暴行,都是避而不谈,从不报道。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进中国首都南京城,至少在头六周内,残杀南京军民约30万人,但读者在这份画报上看不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任何迹象。日军在华北沦陷区的烧杀掳掠,也被其掩盖在所谓“治安肃正”的选择性报道中。

        另外,这份画报报道的内容,主要来自日本媒体的随军记者,画报出版期限也有时空限制,因此即使仅就军事行动而言,它也不可能是十分全面细致的。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份《中国事变画报》是经过日本陆军省、日本驻华军司令部审查批准的主要用于宣传目的的一份画报,是一份针对日军和日本国内民众鼓舞士气的宣传品。

        但是,由此我们也不应该得出另一个推论,即这份画报不反映日军侵华史实,不值得一看。一般有鉴别力的读者,当然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份画报从卢沟桥事变后创刊到珍珠港事件后停办,即从1937年7月到1941年12月,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四年半时间,占了八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一半以上时间。在此期间,日本随军记者所到之处,用相机和笔记录了日军在中国各地的军事行动,其中还有日本天皇谕旨,日军前线司令部训令,日军攻占中国各地具体时间,以及被占领地区伪政权的活动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可以作为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的一手史料。例如,1937年9月25日,日本随军记者从日本驻华军司令部了解到该司令部发表公告,认为“华北的肃正基本完成”,“皇威远披华北”,认为日军“之威力得以完全发挥,已足以威压华北而震内外之耳目”,“然而南京当局仍不知错,居然与第三国秘密联合,容纳赤化势力,自掘坟墓,此等错误足以让人哀其愚蠢。吾人素来期冀断乎破坏中国之赤色势力,以确保东亚之和平。”这显然是指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为公布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庐山发表的谈话。中共中央宣言和蒋介石庐山谈话,宣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这反映出日本当局对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恐惧,对中共抗战势力发展的担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过去了70多年。这场战争的政治结论已经由《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做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说,中国学术界对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是,又不能说我们的学术研究已经做得很好很令人满意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抗战胜利70周年政治局学习会上指出:“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相比,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我们的抗战研究还远远不够,要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个估计是符合中国学术界对于抗战研究的实际的。习近平强调,抗战研究要继续深入,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山东画报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这套日本侵华战争的自供状——从卢沟桥事变至珍珠港事件期间的日本《中国事变画报》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第一手材料”。其实,战时日本出现的这类史料还有很多,只要条件具备,我们就要尽量搜集、翻译和出版。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中国事变画报》自第102辑起改名为《大东亚战争画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局看,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都是其组成部分。研究中国抗日战争一定要有世界眼光,要有亚太眼光。所谓“大东亚战争”,就是日本侵略中国和侵略亚太地区的战争。这些图文史料对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建议,由该画报第102辑改名为《大东亚战争画报》的以后各辑,也应尽快组织力量翻译出版,而且有关方面应当对此给予支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