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关于罗洪先生的处女作

    金传胜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3月15日   14 版)

        关于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罗洪先生曾撰《我的第一篇作品和第一本书——一个重要的补正》,认为自己的首篇作品是随笔《在无聊的时候》,发表于1930年5月16日《真美善》第6卷第1号。此后,学界一般都将该文视为罗洪的处女作,作为其文学生涯的开端。不过,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罗洪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就已有作品发表于校刊上。在1926年7月出版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汇刊》第19期上,便刊载了一篇署名“姚自珍”(前注:“前师三年级生”)的文章。虽然这是一篇文言短文,但因早于《在无聊的时候》,就目前而言,可算是罗洪先生的处女作了。原文为句读形式,现代为标点,照录如下:

     

        各述家庭之状况

     

        我家在松城之西。余呱呱堕地,祖父母及父母均爱之甚。越年而祖母见背。斯时,余茫然无知,故亦不觉痛苦。次年,又生一妹。及稍长,则颇相友爱。余甫五龄,我父亲自课读。翌年,又得一弟。越一年,余入小学肄业。余年十一,祖父又弃余等而长逝。时余父任事于苏锡,故家中颇感寂寞。我父喜莳花,故于庭前遍种各花。每于三五之夜,辄集家人坐庭中,相对谈笑。我母缕缕述我辈儿时状况,我等或唱歌,或讲故事,以娱亲心,其乐融融。余年十四,负笈来苏。今每忆往事,犹在目前。余当力求上进,以副[负]二亲之期望。愿与弟妹共勉之。

     

        《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汇刊》系半年刊,编辑者是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前身为1915年11月创刊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汇刊》。由于《各述家庭之状况》一文叙述了罗洪的家庭状况与成长历程,对于研究罗洪的童年经历无疑颇有裨益。该文虽然比较稚嫩,却显示了罗洪的文言文素养,同时也将其公开发表作品的时间前推了4年。

     

        另外,许多文献在介绍罗洪先生时,说她1923年考入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或说她1929年毕业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两种说法可能缘于罗洪本人在《怀念吴健雄》一文中曾云“我们从苏女师毕业是1929年”。不过,这样的表述其实是不太准确的。这就不得不提及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历史沿革。该校创办于1912年7月,首任校长为杨达权,校址位于苏州盘门内新桥巷。1927年,因江苏省实行大学区制,改名江苏省立苏州女子中学,内设师范部。1932年至1949年,改称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抗战期间停办)。1949年9月,与江苏省立苏州师范学校合并,定名新苏师范学校。新苏师范学校后又称苏州教育学院,现已并入苏州市职业大学。因此,罗洪入学时校名应称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则已名江苏省立苏州女子中学。如果都谓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显然是与史实不大相符的。

     

        著名学者郑树森教授在《读罗洪小说札记》(1980)一文中曾说:“从30年代开始发表小说的中国作家里,罗洪大概是最被人冷落的一位。”三十多年过去了,情况还是大体如此。2006年,上海文汇出版社推出了3卷本的《罗洪文集》。2010年,艾以、沈辉、卫竹兰等编纂的《罗洪研究资料》,作为“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的一种,由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印行。这些图书的出版本意在于推动罗洪作品的保存、传播与研究。然而实际情形似乎不太乐观,研究界对罗洪的兴趣十分寡淡。通过查阅学术期刊数据库,便不难发现近年来研究罗洪的论文屈指可数。笔者勾稽罗洪先生的处女作,既是表达对于这位刚刚离世的,以数十年的文学创作和编辑活动为20世纪中国文学作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前辈的悼念之情,也希望学界能进一步深化对其作品的研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