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来我往的生死相搏之中,整部作品并没有染上暗黑色彩,反而始终涌动着一股浩然正气,闪烁着理想主义的明亮光芒。这一辈人的故事是理想,上一辈人的故事是现实。
若论到我与《琅琊榜》这本小说的渊源,那纯粹是因青青这个骨灰级粉丝而起。相识之初,她便向我推荐过这部作品,才冠绝伦的江左梅郎、耿直重义的靖王景琰、潇洒如风的琅琊阁主、诚挚温厚的景睿公子、老谋深算的谢侯爷、巧言善辩的越贵妃、聪颖爽利的夏冬、隐忍淑雅的静妃、深藏不露的夏江、郁结于心的言侯、古灵精怪的小豫津、巾帼不让须眉的霓凰郡主等等,在她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介绍里是如此鲜活生动,于是勾起了我对这部书的浓厚兴趣。只是那时的我琐事缠身,心绪不宁,生怕怠慢了佳作,所以搁置了许久,直到电视剧即将播出,才决心在铺天盖地的点评袭来之前,用自己的舌头来品味原汁原味。好的作品读来真是酣畅淋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全文,之后真的感慨良多。而等到电视剧播出时,看到几乎百分之百还原了书中人物形象的良心之作,感觉更是既惊且喜。
而后得知青青有意撰写人物评论,以便将她对《琅琊榜》的解读分享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时,我立刻觉得这是一桩绝佳的美事,一方面,可以与《琅琊榜》的粉丝们探讨交流,从不同的视角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另一方面,若有人能通过她的评论而避免错失这样一部作品则更是幸事。所以,我决心做个称职的“监工”,鼓励她务必“完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琅琊人物志》也算是在我的见证之下一步一步诞生的。青青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纠结和思考,遇到的种种障碍和困难,我都看在眼里,每到此时,便索性让她放下笔,然后出来聚餐天南海北地畅聊一番,所幸这个热情执着的女子从来都不让人失望,总能打起精神继续努力,直到最终大功告成。
回到《琅琊榜》中,网上最常见的评论是将它定义为“复仇记”,或者“权谋攻略”,甚至“办公室政治”。应该说,以上这些评价不能算错,但却实实在在没有说到核心。《琅琊榜》中充满了各种争斗,但却不是《甄嬛传》,也不是《纸牌屋》,不是《基督山伯爵》,也不是《权力的游戏》。谢玉、夏江、誉王等这些在斗争中失败的各色人等,原是咎由自取,虽然离不开梅长苏的精心设计,但却绝非无中生有。通往至尊之位的道路上必然阴谋密布、险计丛生,但难能可贵的却是,在你来我往的生死相搏之中,梅长苏搅弄风云却始终恪守底线,萧景琰耿直隐忍却始终心怀大义,所以整部作品并没有染上暗黑色彩,反而始终涌动着一股浩然正气,闪烁着理想主义的明亮光芒。
在《琅琊榜》热播期间,网上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讨论文章,将剧中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挖掘和分析。相比之下,青青这部《琅琊人物志》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一个系列。别人写的都是单篇,而青青却以人物为切入点写了一个系列,每篇文章相互映衬,彼此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人的立场上来看,结论往往不尽相同,而综合起来,却更加全面、完整和客观。第二,剖析得非常深刻细致,鞭辟入里。故事中许多看似平平无奇的细节,却往往不是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就是隐藏了巧妙的匠心设计,走马观花一遍掠过也许并不曾在意或者发现,但是看了青青的解析,却会顿有恍然大悟之感,令人不由拍案叫绝。第三,《琅琊榜》的故事其实留白极多,无论书中还是剧中,皆有许多内容未曾点明,个中细节若不延伸脑补则必定无法体会到其中暗藏的妙处,我们甚至可以说它讲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若干个——梅长苏父辈人的相爱相杀,梅长苏十二年卧薪尝胆的蛰伏和准备,长林军后下一代的风起云涌,伏笔和暗线随处可见,而辅佐靖王夺嫡上位洗雪沉冤仅仅是海平面上露出来的冰山一角而已。有人说梅长苏这辈人的洗雪沉冤和梅长苏父辈人的相爱相杀恰如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一面是风月无边,一面是森森白骨。这一辈人的故事是理想,上一辈人的故事是现实。青青见微知著,闻一知十,根据已知情节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将作者留白的部分补充了出来,并加以解读。
长话短说,翻开这部《琅琊人物志》,字数虽然不多,但是文辞优美,世事洞明,的确值得收入囊中,时时翻阅,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