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结束语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2月28日   20 版)

        ■汪玉琦

        这本书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书的作者是抱着怎样的情怀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作出这本书的?面对大家的评论,有怎样的看法和想法?李建军先生刚才的演讲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李建军先生,让我们心中对李建军先生有了更多的敬重和尊敬。李建军先生讲述他这本书的写作有三点感受,使我们深深感动,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一种特别的美学追求、理想追求。第一,要很本分、很老实地做学问。认真研读原著,言之有据。第二,李建军先生说要好好说家常话。真理是朴素的,真理是明了的,那种僵尸式的研究才需要抄袭,才需要搬弄、玩弄各种概念,真正的学术研究是用家常话来表达的,使人们可以读懂,使人们可以从中汲取真理、力量的表述方式。第三,李先生在创作这部著作的过程中,他心中常常有一种焦虑,有一种痛苦,当然他也充满着希望。他总想找一面镜子、点一盏灯,让我们看清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发生的问题,希望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前途在哪里。这么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是非常宝贵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