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顾随的一篇演讲佚稿

    金传胜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12月21日   14 版)

        1929年6月,得益于老师沈尹默的赏识与提携,顾随入燕京大学任教。自此至1941年12月,顾随先后在燕大讲授词选、曲选、楚辞、汉魏六朝赋、近代散文等课程。期间,他曾担任该校词曲研究会顾问,对会员的词曲创作、研究方面给予指导。近日笔者在翻阅燕大的一份校刊《燕京新闻》时,看到了顾随在该会所作演讲的一篇记录稿。《燕京新闻》系周刊,1934年创刊于北平,1942年因学校内迁四川而出版“成都版”,1946年复迁回北平,停刊日期不详。该刊由燕京大学新闻学系燕京新闻社主办并发行,辟有燕园逸话、学生小论坛和“副叶”副刊等栏目。主要报道燕京大学校内新闻与活动,各院系教学和课外宣教实习概况,教授的讲演,学生的学术座谈会,以及燕京校友和全国其他高校的信息,是研究燕大校史十分重要的期刊史料。

        顾随的演讲记录稿刊载于1939年11月4日《燕京新闻》第6卷第10期,题为《偶然顾随先生谈填词之经验词曲研究会第一次演讲》。讲词正文有一段文字:“本校词曲研究会于上月二十六日(星期四)下午四时,假穆楼一二二号,请该会顾问顾羡季先生讲演。到会有该会顾问郑骞,凌景埏先生及同学三十余人。顾先生之讲题为《偶然》。讲词如下。”这表明,1939年10月26日,顾随先生曾应词曲研究会的邀请,作学术讲演《偶然》。需要指出的是,赵林涛、顾之京合撰的《顾随学术年表》〔载《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于1940年提到了此次讲演:“10月26日,为燕京大学词曲研究会同学讲填词之经验,题为《偶然》”,但却没有交代讲稿的发表情况。由于201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版《顾随全集》未见收录该文,故将其辑录如次。

        龚定安先生有一首诗道:

        偶赋凄云(按:原诗作“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

        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王静安先生以为做事无诚意,极不足道。但我个人却觉得天下事很多都是“偶然”的。莫泊桑有一篇小说:《一段绳子》,里面说某乡下人在路上拾得一段绳子,却不料这段绳子是牵牛用的。偷牛贼把牛牵走,却把绳子丢在地上。别人看见他手里拿着绳子,就说是他偷了牛。以后这人因此得了心疾而死。这便是偶然的例子。如非偶然,何至于此。

        我个人学词就是偶然,做事也很偶然。我常以为人生如走路一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一定的“行程”;一种是无所谓的游赏。我很喜欢游赏的态度,因为它有特别的态度。

        我学词以及填词可以分三个时期。二十岁以前,是我刚认识词的时期。偶然从书架上翻出一本叫做留青新集的书来,里面选的有几首词,从此便知道什么叫做词。以后又读了白香词选(按:应指舒梦兰编选的《白香词谱》)和艺蘅馆词抄(按:应指梁令娴编选的《艺蘅馆词选》)两部词集,对于词才有一点认识。

        第二个时期是三十岁以前,那时我已从大学毕业。曾自己买过几部词集,如六十名家词等。便按律填词:见花开写花开,见花落写花落,都是感兴之作。

        四十岁以前可以算是第三个时期,这期中我大反以前的态度,想把新思想填入词中,我曾填过一首词,在调子底下面写着“夜读大心不能寐。”(大心是一篇俄国小说)。也曾填了一首二百四十字的莺啼序,叙一篇长的故事。可是近来我发现这是一种失败。我发现词的容量太小,果能容软的情感,不能容硬的思想,所以我不但不悔少作,却反觉得以前的偶然感兴之作是学词的“正道”。

        近来因为年龄老了,情感枯竭,写不出什么抒情之作。所以我劝诸位要趁年青的时代,努力做些富有情感的作品来。

        顾随在讲演中回忆与分享了自身学词的经验与心得。他认为自己走上学词之路纯属偶然,并将个人的学词填词历程分为三个时期。根据顾随的自述,《留青新集》可谓是他学词的启蒙书,而《白香词谱》与《艺蘅馆词选》对其也有不少裨助。及至三十岁后,顾随“想把新思想填入词中”,却因“发现词的容量太小,果能容软的情感,不能容硬的思想”,反而珍视起青年时期不受约束、自由随意的感兴之作。演说最后,他勖勉学生们要趁年青的时代,努力创作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来。

        读罢此文,我们不仅能管窥顾随长期习词所得的切实体悟、精深的词学及古典文学造诣,而且可以看到他对于西方文学的如数家珍,更能领略到他对青年学子现身说法、循循善诱的演说艺术。总之,这篇讲稿虽不长,但对于我们了解与考察顾随的词学思想与教育活动却不乏文献价值与参考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