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国待了近30年,感触特别深,尤其是回国以后。因为我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要成立德国分社,我非常期望把国内的优秀作品翻译、介绍出去。从2013年开始,我把国内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我熟悉的、不熟悉的作家的作品基本上都阅读了,我的感触是:我们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真的特别重要。
我们下去讲课的时候,家长们很困惑,不知道孩子要读什么?前几天人民网约我做了一个采访,其中我提到了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比如在国内,我们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名成家,首先孩子很累,再者在这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成名成家的话是一个麻烦的问题,这些跟西方的理念非常不同。我在国外待了这么多年,西方的一些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说他们的那份感恩,他们的那份知足,还比如说他们的那种平等博爱。反过来他们的教育结果就是他们培养的子民,他们的幸福感相对来说是非常强的。可能西方国家也意识到在他们的教育体制下,造成孩子的相对竞争力较差,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的孩子就活得特别累,而他们的孩子则充分发挥了孩童的天性。造成的结果就是西方孩子在创造性上和想象力上确实是超出我们的,正好弥补了他们在竞争力上的缺乏。所以我觉得在教育观念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喜羊羊》《熊出没》这一类的动画片,在西方的电视台上是绝对不能放的。因为这些东西对孩子的影响真的非常大。
我再说的可能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我到今天依然这么认为:四大古典名著严格地说从思维方式、包括从西方的教育理念来看,绝对不适合给孩子看,因为太复杂了!我们的孩子是张白纸,《红楼梦》传输的是什么?《三国演义》传输的是什么?《水浒传》传输的是什么?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儿童文学工作者,这些问题是要认认真真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