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

    莱昂内尔·施赖弗激烈抨击反文化挪用运动

    中华读书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9月21日   04 版)
    批评者将莱昂内尔·施赖弗归入“白种的、异性恋的、常常也是家长作风的”文学统治阶层之列。摄影:埃蒙·麦凯布

        长居英国的美国作家莱昂内尔·施赖弗(LionelShriver)在澳大利亚戴上墨西哥宽边帽,激烈抨击近年来迅速升温的反文化挪用运动,引发轩然大波。

     

        五十九岁的施赖弗女士本月早些时候飞往澳大利亚,参加9月7日至11日举办的布里斯班作家节,并发表主题演讲。但她的批判性发言令主办者大惊失色,亦有在场同行愤而离席,媒体则在事后连篇累牍地加以报道,广有争论,至今不休。

     

        宽边帽烧酒事件

     

        施女士原名玛格丽特·安·施赖弗,十五岁自改男名,目前长居英国,写有十三部长篇小说,以获得2005年奥兰治奖(现百利甜酒妇女小说奖)的《我们需要谈谈凯文》(WeNeedtoTalkAboutKevin)最为知名。

     

        她事先向大会报备的演讲主题为“群体与归属”,却在登台后宣布:“我极不情愿让诸位失望,但除非我们把话题拓展到极限,否则本次演讲就决不会是什么‘群体与归属’了”。于是,施女士当场改换主题为“小说与身份政治”,将矛头指向了反文化挪用运动。

     

        所谓的文化挪用,指的是某一文化的成员对另一种文化元素的借用,此类借用如今常常被视为不当的或冒犯性的,尤其是在多数文化挪用少数文化时,如青年白人流行女歌手米莉·赛勒斯在舞台上用臀部肌肉表演快速震颤,或白人男子梳起满头的麻花小辫。批评者指责多数文化的挪用行为剥夺了少数文化成员的文化身份和集体归属感。

     

        施赖弗特别提到了今年年初在美国缅因州鲍登学院发生的一次争议事件。该校学生会的两位成员为一位朋友做寿,举办龙舌兰烧酒派对,并给全体与会者分发了迷你墨西哥宽边帽,结果在社交媒体上遭到猛烈攻击。校方指责主办学生为“元凶”,威胁对其“具有种族成见的行为”展开调查。二学生随即被逐出宿舍,遭到正式指控,学生报纸则抨击派对参加者缺乏“基本的设身处地感”,学生会与“所有受到本次事件伤害和影响的学生”发表“团结声明”,要求校方“为那些一直成为或感觉成为特定目标的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因为龙舌兰烧酒派对“创造了一个环境,让有色族裔、特别是拉丁裔、又尤其是墨西哥裔的学生们产生了不安全感”。

     

        从小蜜蜂到狗绳

     

        施赖弗在台上拿出一顶墨西哥宽边帽,戴在头上,以示抗议。

     

        她指出,作家的创作自由正在受到反文化挪用运动的威胁。英国作家克里斯·克利夫(ChrisCleave)几年前因为在其小说《小蜜蜂》(Lit⁃tleBee)里采用了一个尼日利亚少女的视角而遭到了多方批评。

     

        施赖弗的小说新作《曼迪布勒一家:2029-2047年家史》(TheMandibles:AFamily,2029-2047)近来也成了反文化挪用运动抨击的目标。书中的二号主人公——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病的黑人妇女卢埃拉嫁给了白人主人公道格拉斯。施女士今年6月告诉《纽约客》杂志:“我推断道格拉斯的行为是可信的,他是个自由派的纽约人,离开妻子,找了一个漂亮而高贵的非洲裔美国人,因为有漂亮的有色女人陪在身边会让他在自己的圈子里得到刮目相看。最后比较讽刺的是道格拉斯,因为卢埃拉患上了早老性痴呆,他们不得不把意识混乱而失去判断力的卢埃拉拴在狗绳上。”

     

        施女士说,《华盛顿邮报》有位评论家“毫无根据地指责这本书是‘种族主义的’,因为它没有奉行严格的民主党路线”。

     

        因此,在布里斯班作家节的演讲台上,施赖弗立场鲜明地捍卫了自己在任何情境下描写少数族裔人物的权利,只要它符合作家的美学目的。“不然的话,我只能写自作聪明的、五十九岁的、一米五八的北卡罗来纳白种女人了。”她说。

     

        对反抗议的抗议

     

        在施赖弗发表演讲的过程中,苏丹和埃及裔的澳大利亚作家亚丝明·阿卜杜勒-马吉德(YassminAb⁃del-Magied)怒火中烧。她站起来,走出会场,以示抗议,并随后刊文于《卫报》,声称她平生第一次在别人演讲时作出离席抗议的举动,是因为“它变成了一场借着小说的名义,对他人经验肆无忌惮地加以利用的庆典”。

     

        演讲结束后,在昆士兰国立图书馆的门厅,一位作家节的参会者对着施赖弗高喊:“你怎么敢到我的国家来冒犯我们的少数族群?”

     

        施赖弗后来对媒体表示,这番“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少数民族”的声明有些让她摸不着头脑,因为她在演讲中根本没提澳洲敏感的族群问题。

     

        但她确曾警告,在美国开始的反文化挪用运动已经蔓延到了英国,也许正在挺进澳大利亚。

     

        尴尬的主办方为了缓和事态,一度以技术原因为由,从作家节网站撤下她的讲稿,并临时组织了一场座谈会,以“回答的权利”为题,将阿卜杜勒-马吉德等作家聚在一起,批判“白种的、异性恋的、常常也是家长作风的”的文学统治阶层,为施赖弗的言论消毒。

     

        《卫报》全文刊发了施赖弗的讲稿和阿卜杜勒-马吉德的反驳文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