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民兄又出新书了,《故事、儿童和作家的秘密——走近儿童阅读》。这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家访谈录,访问了28位作家,我有幸忝列其中。最早访问时间是2004年秋天,也是我们认识的时间。
那是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作家协会与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家协会共同举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学在线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之后召开江苏儿童文学获奖作家作品研讨会。在京的重要儿童文学作家都出席了,我是作为报社记者参加,印象中益民兄有一个很好的发言。
记不得是在会议间隙,还是临走的时候,我们互相打了招呼,我给了他名片。两个月后,收到他寄来的《读书郎》报纸,是他主办的。他那时候还在江苏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教书,那么年轻,已经是特级教师。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学校只有一两位特级教师,所以,特级教师在我眼里很神圣,我对益民兄也是充满着敬意,一直称他周老师。他后来在邮件里说,以后是否可以不要称呼“周老师”了,我才改称益民兄。
《读书郎》阅读小报,有一个栏目是《阳光书吧》,是对作家、评论家的访谈。益民兄要访问我,让我受宠若惊。在我之前,他已经先后访问过金曾豪、秦文君、程玮等著名作家。对程玮的访谈可谓有历史意义,是程玮定居德国后首次在国内接受采访。他提的问题都很专业,像答考卷一样,我一字一句认真琢磨,不敢因为它是学校自己办的小报而有丝毫的敷衍和马虎。
后来我们的联系逐渐多起来。
他在班上组织读书会,读我的书,并发动学生写读后感,一些文章后来编入到他著的《上读书课啦——班级读书会案例精选》。
他把我的书列为推荐目录,被各个学校引用。书不出了,这个目录还在广泛流传,以致盗版书大行其道。
他把我介绍给出版社编辑,希望编辑约我的稿子。
他经常给我推荐一些好文章。我也时不时麻烦他:
他去台湾访问,我让他帮我买一本台版《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要给他钱,他也推辞不要。
我面临职业选择,给他发去邮件,希望能听听他的意见。
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文章,也会先让他看,请他提意见,他认为可以了,我才有信心寄出。
连给孩子起名这样的事,我都想到让他帮着把把关。
我的每一件事,他都认真答复。但是,我们却很少见面。
我先前到南京曾联系过他两次,不巧他都在外地讲学。后来就在我走的时候才给他发个短信,怕打扰他。他来过北京多次,也往往是坐在了离京的火车或者到了机场,才短信告诉我已胜利告别首都。
201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在北京,祁智先生请吃饭,并说要给我介绍一个人,他一再强调,你们一定会谈得来。到了吃饭的地方,推门进去,看到益民兄居然在,才知道祁智先生介绍的正是益民兄,真是意外之喜。这是我们时隔六年后的又一次见面。
第三次是在南京,我提前打了招呼,正好那段时间作家程玮回国,他约上程玮,约上作家韩青辰,还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谈凤霞,在一个咖啡厅见面。中午,我因为要赶着回母校和同学聚会,只好匆匆和他们告别。
这之后,我们再没有见面,但是,好像又觉得经常在一起。以前发邮件多些,现在常用微信,我有事就给他发去信息,他很快会回复,这和同住在一个城里似乎没什么区别。
我喜欢《故事、儿童和作家的秘密——走近儿童阅读》这本书上的简介,其中写到:
如今,我的愿望是开一家小小的书屋。书屋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我的学生们写的故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也放着我自己写的书。
是的,益民兄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总是把自己看得很小很小,把别人看得很重很重。他为人诚恳,做事认真,我从没听过有人说他的不是。我们交往以来,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不足。虽然我不再称呼他为老师,但是,在心里,他一直是我的老师。我为有这样的良师益友感到高兴,我从心底里尊敬他,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