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江苏文学批评与江南文脉内在勾连

    江苏青年批评家开会探讨如何继承传统保持优势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9月07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创作与批评,一直被喻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作为文学大省的江苏,如何营造文学批评的良好生态,发现和培养真正堪称为“创作之翼”的青年批评家人才,成为近日在南京召开的“江苏文学批评传统与青年批评的责任——江苏青年批评家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来自各高校的知名学者丁帆、吴俊、谭桂林、王尧、费振钟、丁晓原、王晖、季进、何平等作为资深评论家,与省内三十多位青年批评家欢聚一堂,畅谈批评得失。

     

        江苏省的文学批评队伍历来人才辈出,江苏文学批评出现过三次对全国文坛有影响的批评,一是1957年的“探求者”批判精神的展现;二是1979年思想解放时的“也谈突破”;三是新世纪以来对中国文坛的理论与历史的学理性批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导丁帆指出,保持这一强劲的批评优势,需要批评家们视野要开阔、视点要高远、视角要深刻,坚守人性和人文的价值立场底线,认清作家在文学史中的坐标点,以及作品对思想史、艺术史、文学史的贡献在哪里。

     

        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看来,江苏文学批评传统的特点是,江南文脉、民国文人风度遗存,以及1980年代以来的启蒙传统和先锋意识。江苏是全国少有的有着大学、文联作协、媒体和业余等几方面文学批评从业者能各自充分打开又能畅通对话的健康文学批评生态的省份。江苏文学批评与江南文脉的内在勾连,使得江苏文学批评有文体感和文学性,注重审美细节和文本细读,从文本肌理出发,展开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批评和文化批评。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注意到,批评的一些不平衡在江苏青年批评家身上也存在。“学术化表达多,感性化表达少;后场表达多,现场表达少;对成名作家表达多,对地方和未成名作家表达少;学院多,而其他空间少;传统纸媒表达多,网络表达少,真正的网络文学批评尚未形成;领军人物少,一般者多,甚至第一方阵还没显现……这些不平衡形成的因素很多,不能都归到青年身上,但青年批评家要有自觉意识。”汪政认为,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最重要。

     

        那么,如何继承传统,更好地开展当下的文学批评?资深评论家们开诚布公为青年评论家们提出建议。

     

        “文学批评是特殊的手工劳动,需工匠精神,专注严谨地把一件事情做好。”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丁晓原提出,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搞批评。批评的前提是阅读,阅读需要有感悟的能力,才能呈现出批评个性。

     

        “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批评家如何回应文学以及相关的问题,不仅测试批评家的专业素养,也考验批评家的人格、襟怀和信仰。”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指出,江苏是文学批评的重镇,新人辈出。批评与创作的良性互动,批评对历史的追问和对现实的关怀,是江苏文学批评的传统。传承这样的传统并不断超越和创新,是青年批评家的责任和使命。

     

        据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韩松林介绍,江苏省作协于年初制定了《关于繁荣发展江苏文学事业的行动计划》,其中一项即是“理论评论提升行动”,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系统地、有力地推动江苏文学批评持久占据高地。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百名优秀批评家人才名单,每年组织文学评论培训班,全面地提升全省文学批评者的理论素养;二是活跃批评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全国性的文学批评家研讨会、一次省内青年批评家研讨会,专题研究文学批评重点、热点问题;三是重点攻关,与省社科规划办联系,每年推荐3-5个有关江苏文学的重点批评课题项目,激励和引导文学评论家及相关领域学者投身到对江苏文学、江苏作家的研究、推广中去;四是拓展批评领域,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争取出一批成果、出一批人才,使江苏网络文学批评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五是打造批评品牌,努力推出江苏文学批评家作品专版、专题,争取五年编辑出版30部《江苏批评家文丛》。

     

        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提出,在文学的河流里,批评家即是“摆渡者”,连接着读者和作者,读者和作者都离不开批评家的引导和领航。她向青年批评家们提出了“三读”,一是读文。良好的治学学风,首先必须认真细致地研读和读透文本,力避理论先行、观念为尊的倾向;二是读人。批评是创作的良师益友,批评家和作家在人本上,应该是互相了解、互相体会的,甚至是互相渗透的;三是读义。“当批评家说出了连作家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意义时,我相信,这才是作家最受用的时刻,会使作家脑洞大开,甚至开启全新创作模式。”范小青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