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直言直语

    《广东海防史》:一部草率的“集体成果”

    黄利平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10日   09 版)

        如今集体编书盛行,一个或几个老师领些学生即可接任务编书。说句实在话,这类书我一般不去关注。近因工作原因偶然翻了一下广东海防史编委会编《广东海防史》(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版),才知道这类书的草率能达到什么程度。该书后记说:“由于成书时间较为仓促,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故试举其中六、七、八三章中一些问题,以求教于编者。

     

        该书208页第六章第一节最后一段引自王宏斌《清代前期海防:

     

        思想与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6月版)70页,原书的“大鹏营”抄错为“大棚营”。

     

        229页第七章第二节写道:“1940年2月20日,英国政府正式任命海军少将乔治·义律(GeorgeElliot)和查理·义律为侵华的正副全权公使。”这里应是1840年,不是1940年。而所谓海军少将“义律”通行的翻译应是“懿律”,以与后面名查理的“义律”相区别,不知该书为何要标新立异。

     

        256页第八章第二节提到“包括沙角、小角、威远等六处炮台”。这里的“小角”实为“大角”之误。虎门炮台中没有小角这个炮台。

     

        稍微严肃的著作都不会出这样的错误。

     

        另外,该书存在不核对原始资料的问题。例如233页第七章第三节虎门之战:“当时在威远炮台关天培亲自督战,指挥清军反击。……终因敌众我寡,与麦廷章等20多人血染疆场壮烈牺牲。”事实上,关天培在这一仗中是在靖远炮台指挥战斗并在此台殉国,并非是在威远炮台。这点在战后不久就被调查得一清二楚。材料即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四册264页和第五册301页。

     

        259页引用“战船以援炮台,炮台以护战船,台船相辅,其用乃宏”这一段材料,页下注说此材料出自《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册331页。可找来这本书一看,331页里却根本没有这段文字。细查可知这段材料实出于《张之洞全集》第1册317页的《试造浅水轮船折》。

     

        甚至我感觉,编者根本就缺乏完成该书所应具备的学术积累。210页—211页第六章第二节倒数第二段中的“超大型炮台在1834年才开始重点修建,设炮30—40位,共有7座,分别是靖远炮台、威远炮台、横档月台、镇远炮台、大虎山炮台、永安炮台和巩固炮台”一段,来源是王宏斌《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一书98页的原文,编者似不知这里原就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在这7座炮台中,镇远炮台、横档月台、大虎山炮台三台分别是1807年、1815年、1818年就已经建成的安装了30—40位大炮的炮台,即都是1834年以前的炮台。如此失察,只能说明作者在这方面根本没有必要的学术积累。

     

        246页第八章第一节中有“林则徐在原有的防务基础上添设了拦江木排铁链两道,并加派广东水师士兵进行把守。还在原有的威远、镇远炮台的基础上增添大炮台一座,也就是有名的靖远炮台”。可实际情况是:林则徐1839年3月才到广东,而“拦江木排铁链两道”和“靖远炮台”这两项工程在林则徐到广东时已基本竣工。关于这点,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7月北京第2版)250页的172和173两条注都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不知编者以何为根据弃此历史事实而拾陈旧的通俗说法。

     

        以上这些,除了说明编写者态度草率之外,也令人怀疑其专业水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