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深圳思考

    张磊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8月10日   19 版)

        近代岭南文化,它融汇了中原文化、周边文化和海洋文化,确是优长独具,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丛美丽的奇葩。涌现了洪秀全、郑观应、康有为、孙中山和梁启超等一大批思想文化先驱。广东是中国文化之窗、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进入中国的门户。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广东得风气之先和地势之利,不仅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思想更加解放、头脑更加灵活。在上世纪90年代初,富于开拓进取和敢为人先,富于包涵宽容和吐故纳新,富于求真务实和吃苦耐劳的广东人,发起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组织专家学者以生死存亡及永续发展高度前瞻和解构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这说明,广东虽为全国一隅,但自觉担当历史使命,探究具有全局和时代意义的议题。也证明,广东并非人们常讲的“南蛮荒地”,而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福地岭南。

        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文化学者丘梓岐同志出版了新著——《看似寻常: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深圳思考》。首先说,这对思想文化界,也是提供了一个解读和拓展中华民族凝聚力课题的新视角。我们知道,从事理论研究尽管是虚功,但必须实干;而且理论研究最忌言之无物、无的放矢、深浅不见,否则,理论本身所承载的生命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丧失其中意义。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课题来说,如何将此“旧瓶”装上“新酒”,使之香飘四溢且味感醇正?作者作出了清晰的回答。细细品味该书后,油然生发一种强烈感受:一是深圳不愧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善于创新和崇尚实干已经成为这座年轻且充满活力之城最鲜明的特征。二是深圳确是卧虎藏龙之地,一大批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涌动着的一股强大力量,不管是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时期。

        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归根到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凝聚力在不断增强。广东开展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已经整整26个年头,经多年研讨,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由民族整体的吸引力、民族成员的向心力以及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这三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合力。从本质上说,中华民族凝聚力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文化对凝聚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认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又是中外文化的交汇区,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使命。深圳经济特区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建立起来的,是党的改革开放路线和政策的产物,也是民族凝聚力在当代的升华。在深圳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广大中华儿女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种认同感的推动,是三十多年来,广东乃至深圳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了两次飞跃,前30年是重新整合,以共产党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得以重新整合和迅速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是应时提升,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结果。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归属的标志、安身立命的所在、生存发展的支撑,是维系我们民族共同生命的最根本的力量。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通观此书,有11章和前言,加上自序、后记,近30万字,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大胆展开学术评论,主动亮剑,既体现了深怀为国忧民的理论底气,又凸显了作者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倾注的全部热情。同时,作者不是就理论而理论,而是用文学的笔调,哲学的忧思之言、暖人之语,借古喻今、议论博约,深深地烙上了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共呼吸的鲜明印记。

        当前,环视全球,国家之间的竞争空前高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已受到了强烈的挤压。如此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个迫切而现实的课题就是必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以此强化中国人的家国意识和民族自信心。如何才能交上满意答卷?丘梓岐同志作为“深耕”深圳近30年的特区人,尽管已过“知天命”之年,但仍凭着自己的信仰,不管东西南北风,始终兢兢业业,用中华民族凝聚力这把钥匙,去打开深圳经济特区这扇大门,让人们知道深圳人是靠自己的智慧与实干,筑起一个个美丽的“鸟巢”,引得外商纷至沓来,众多的“合作”、“合资”、“独资”企业凤凰登枝。他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中,运用翔实史料、广泛思索和深刻体悟,详细透析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深圳的实践及构建、生成和增强、融合与发展,以此丰富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课题内涵,形成了独辟蹊径的理论创新。我认为,这与作者较为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以及较强理论创新能力分不开的;与注重在创新中传承,并善于融合文学、哲学以及国学等多学科的功力分不开的;与善用诗意化的语言,精准表述学术观点、人物性格、生活理念等风格分不开的。此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课题研究虽是“深圳思考”,但所释放的是作者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大格局与真性情。正因为这样,该书才会彰显出一种正气、大气、雅气和灵气的特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