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大屠杀幸存者、作家埃利·维泽尔去世

    读书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7月06日   04 版)
    美军士兵米勒拍摄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奴工。离地第二层床上左起第七人即埃利·维泽尔

        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 罗马尼亚出生的大屠杀幸存者、奥斯威辛和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未死的囚犯、诺贝尔奖得主、活动家和作家埃利泽·“埃利”·维泽尔(Eliezer“Elie”Wiesel)久病后于7月2日在纽约去世,享年八十七岁。

     

        他一生著书五十七部,以处女作《夜》最知名,最畅销。

     

        美军1945年4月解放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之前,维泽尔的父亲什洛莫已经叫营里的一个德国军官活活地给打死了。十五岁的儿子在静夜里听到父亲临死前喊他的名字,却不应声。受着强烈的羞耻感驱动,他在战后著书近九百页,1958年在阿根廷以意第绪语出版两百五十页的节本《世界保持了沉默》(Undivelthotgeshvign)。两年后,在法国小说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帮助下,子夜社以《夜》之名,出版了此书一百七十八页的法语改写本。再二年,希尔和王公司发行了仅有一百十六页的英文版。

     

        《夜》已有包括汉语在内三十五种语言的译本。2008年,《纽约时报》说它大约卖出了一千万册,而其中的三百万册是在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里将它选作书友会推荐作品之后的两年内卖出的。

     

        可惜的是,维泽尔上了纽约金融家伯尼·马多夫的当,后者的庞氏骗局让维泽尔夫妇失去了毕生的积蓄,其人道基金会的损失亦高达一千五百二十万美元。

     

        《夜》形同大屠杀和集中营岁月的一手证词,但不易归类——小说还是自传?自传体小说还是小说化的自传?非虚构小说还是半虚构的自传?

     

        维泽尔死前两个月,《夜》的一份未经审查的一百五十页希伯来文手稿首次曝光。

     

        以色列《国土报》5月1日报道,这份手稿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内容与现在传世的、远为柔和的《夜》大相径庭。文中宣布与上帝决裂,发誓将神作为被告交付审判,并强烈批评一心等待奇迹发生而不相信厄运终将降临的犹太同胞,称他们是从精神上为纳粹暴行铺平道路的“假先知”。

     

        “我们曾深信奇迹和上帝!而不信命运……可我们不信命运的下场非常恶劣。如果我们信了,我们本可以阻止很多灾难。”维泽尔写道,“天堂里不再有上帝了;我们在地上每迈一步他都在低语。天堂里不再有上帝了,下面的地上也不再有人类了。世界一分为二:死亡的天使和死人。”

     

        他谴责上帝:“我停止祷告,不谈上帝。我迁怒于他。我对自己说,‘他不值得我们向他祷告。’而他真听到了我们的祷告吗?……为什么要把他神圣化?为什么?为了他倾泻到我们头上的痛苦?为了奥斯威辛和比克瑙?……这一次我们将不再作为被告站在神的判官面前了。这一次我们是判官而他是被告。我们准备好了。我们的状子里有浩瀚的书证。它们是活生生的文件,必将撼动审判的基础。”

     

        他谴责一贯逆来顺受、遇事总往好处想的犹太同胞:“永恒的乐观主义者……如果我要说他们大大地帮衬了搞种族屠杀的国家,从心理学的背景上为这场灾难做好了准备,那可不算言过其实。其实这些专业的乐观主义者是想让现在过得容易一些,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埋葬了未来。大致可以肯定,如果我们知道哪怕一点点真相,也会有几十个犹太人成功逃掉。我们会折断命运的剑。我们会烧掉杀人犯的祭坛。我们会逃出去,跟农民一起藏在山里。”

     

        他谴责犹太人的领袖:“我们〔在欧洲〕一件事都不知道,而他们在以色列地〔指巴勒斯坦〕知道,他们在伦敦知道,他们在纽约知道。世界沉默着,犹太人世界也沉默着。为什么沉默?为什么不明白把德国发生的事通报给我们是生死攸关的?他们为什么不警告我们?为什么?我也要谴责犹太人世界及其领袖没有警告我们,至少他们没有告诉我们前面埋伏着危险,好让我们去找一条生路。”

     

        他谴责助纣为虐的匈牙利邻人:“全体居民站在自家的大门口,幸灾乐祸地看着昨天的朋友们走过并消失在天际线——不是消失一天两天,而是永远。我由此领悟了匈牙利人的真面目。那是残忍的畜牲的面目。如果我说匈牙利人对我们比德国人对我们更残暴,那可没有夸大。德国人喜欢射杀犹太人而已。”

     

        他回忆自己在1945年曾经满怀着复仇的欲望:“战争临结束时,我拒绝回老家,因为我再也不想看到驱逐我们当天那些暴露在伪装之下的嘴脸了。不过,从某一个方面看,我现在后悔当初没回老家,哪怕回去几天也好,好去报仇——找那些伪善的行家,我们镇上的居民报仇。那阵子报仇是有可能的呀!”

     

        他描写在开往奥斯威辛的闷罐车上发生的性事。“在夜幕下,有些小伙子和姑娘在性交。起初灾难带来的冲击唤起了性欲。末日的紧张点燃的欲火此时寻找着释放的途径。闷热也像火上加添了干柴,故而这些性场面没有在车厢里激起抗议。吃吧,喝吧,寻欢作乐,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了。”

     

        维泽尔本来想把这些文字扩展成希伯来文版的《夜》,最终却束之高阁,并慢慢淹没于文山纸海。即使《夜》的希伯来文译者哈伊姆·古里也不知道这份手稿的存在。

     

        埃利·维泽尔的档案存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三百三十个大纸箱里装着大约一百万份文件,波大的乔尔·拉佩尔(JoelRap⁃pel)博士每日翻查五百页,花了两年半的时间,终于让《夜》的希伯来文手稿重见天日。

     

        如果维泽尔想在哈伊姆·古里译自法语的希伯来文版基础上,特为以色列读者加添上述内容,那为什么最后没有这样做?如果他想留待日后发表,为什么把它丢进一百万份文件里,几十年不闻不问?如果他想把手稿处理掉,为什么没烧了它?

     

        拉佩尔博士想弄明白手稿没能出版的真正原因。“我想知道是不是有人想让它消失,把它除掉。”他告诉《国土报》。

     

        如今维泽尔已死,这个问题或将没有答案。

     

        埃利·维泽尔1928年生于罗马尼亚锡盖图马尔马切伊,在集中营里失去了父母和一个妹妹,1963年成为美国公民,1986年获诺贝尔奖。

     

        袁筱一译《夜》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于2014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