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

    出版资讯

    精品学术出版之不易:“复旦百年经典”出版记

    杜怡顺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6月08日   06 版)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巍巍复旦,百年学府,其间所涌现之大家名师,不知凡几。时值2015年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出版社开始陆续推出“复旦百年经典文库”丛书,藉以致敬大师,传承学术。经过学校、出版社双方的共同努力,人文系列第一辑的18种已正式出版,目前第二辑正在进行最后的审读工作,回望这套丛书的策划、编辑过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打造学术精品之不易。

        策划选目:论证、发现与重光

        编校出版:繁重、琐碎、精益求精

        为了出好这套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从2014年下半年起,就已经启动了相关选题的论证工作。本辑所选的作者皆为20世纪50年代被评为各级教授、奠定复旦大学各个人文学科发展基础的元老级学人,同时,这些学者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20世纪中国学术的高峰。如陈望道是中国修辞学领域的奠基人,朱东润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研究和写作,陈子展的《诗经》研究代表了20世纪的最高水平,王欣夫的古典文献学研究承接了传统朴学的优良传统,谭其骧和胡厚宣分别以各自精湛的学术功力担任了新中国成立后编纂的两套高质量的大书《中国历史地图集》和《甲骨文合集》的主编。

        为了做到选目精当,编辑部邀请了对于这些先辈的学术生平和思想均有深入了解的后学承担各书的编纂工作。经过双方的数次沟通,至2015年年初,编选原则和选目大致确定,各书以大家各自代表作命名,所收的著作原则上均为各位著者在任教复旦期间所撰写或完善的某一领域的一部或数部代表作,同时,适当收入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论文。

        在选目策划的过程中,编者对于各位大家学术思想的理解,以及编者本身所具备的学术视野,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陈望道著作的编者宗廷虎、陈光磊二位先生,数次亲赴出版社与编辑商定编纂事宜。他们认为,《修辞学发凡》固然是陈望道的名著,而《文法简论》对中国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陈望道所撰修辞学和文法学的相关论文,又是两部名著重要的参考和补充。将这些内容集中在一卷,陈望道关于修辞学和文法学的思想体系方能完整展现。又如周予同著作的编者邓秉元老师,除了将《周予同经学史论》一书中的重要论著进行重编,还选择了该书未收的《中国学校制度》,因为作为经学传播重要的制度性保障,中国的学校制度与中国传统经学之间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周予同当年撰写此书,正是抱着这样的考虑,将此书与其他经学史论著合编,更能全面反映周予同的学术思想。

        在最终确定的选目中,不少著作都是时隔多年后再次出版,如郭绍虞的《宋诗话考》、陈守实的《中国古代土地关系史稿》、董问樵的《〈浮士德〉研究 席勒》等。此外,还有一些著作系首次出版,如朱东润的《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田汝康的《滇缅边地摆夷的宗教仪式》《男权阴影与贞妇烈女:明清时期伦理观的比较研究》等。

        除了前期的精心策划,“复旦百年经典文库”的编校过程也颇值得一书。复旦大学出版社组建了一支年富力强的编辑团队,并设立负责人,定期了解并汇总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其次,拟定了编校原则,由于本文库中的不少著作都撰成有年,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各书中除对明显笔误及原版排印讹误之处予以改订之外,对于原著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用语风格、文字习惯、注释体例及写作时的通用说法等方面,一般予以保留。同时,根据专业学科和著作性质的不同,对各部著作文字的繁简体分别进行选择。

        在编纂过程中,编者与编辑密切合作,通力配合。这些当年亲耳聆听大师教诲的弟子,或已年届高龄,或正处于学术事业的高峰,但他们都把自己老师著作的及时出版放到首要位置,体现了复旦大学薪火相传的学术精神。

        郭绍虞的弟子蒋凡先生,不顾七旬高龄,主动承担了《宋诗话考》的编纂工作,并从民国时代刊物中搜集出一些至今未曾整理的郭绍虞的诗话论文。在蒋先生年事渐高、精力下降的情况下,身为蒋先生弟子的羊列荣老师又主动承担了大量具体的编纂事宜,从漫漶文字的修补,到引文的核对,都为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当在规定交稿日期结束前,陈尚君先生抱着厚厚一叠朱东润著作手稿复印件并向编辑交待排版事宜时,脸上还流露出一丝因未能尽早交稿的歉意,但在朱老苍劲有力的文字旁,满是陈先生的校订加工符号。在进入编辑阶段后,陈先生还依据最新的古籍整理成果校订了原书中的大量引文,使得当年由于受到时代、环境限制而难以参阅善本文献的遗憾,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弥补。

        陈子展的《诗经直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诗经》注释本中的杰作,曾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此次再版,为了更好符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以达到传承国学经典的目的,我们在原版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订工作。除了将竖排改为横排之外,还对标点符号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原版的标点所使用的大多为旧式句读标法,此次都按照新式标点的规范进行了调整。在整个出版过程中,陈子展的弟子徐志啸先生给予了编辑大量的帮助:在编辑过程中,他拟定了修改体例,并在审阅校样的过程中对修改要点做出批示。在新版《诗经直解》出版后,徐先生第一时间发表了书评推介该书以及整个“复旦百年经典文库”,并参加了出版社举办的读书会活动。

        邓秉元老师身为周予同的再传弟子,在丛书编纂期间正在英国访学。为做好编纂工作,每出一次校样,他都要求校阅电子文件,并不断通过邮件与编辑保持联系,指出需要加工之处。在对周予同的经学史论文进行重新编排校订的基础上,他还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撰写了长达五万余字的导读,详细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经学及相关学术的发展形势,从而剖析了周予同学术思想的内在变化,从而对周予同在整个经学史研究中的地位作出了深刻独到的诠释,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邓秉元老师本人的学术旨趣。

        参与该文库的复旦出版社的编辑团队大多出身复旦,本次能够将这些著作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出版,也是不少编辑多年的心愿。在半年多的编辑过程中,各位编辑的任务均相当繁重,但他们仍然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做了大量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在每一个流程接近完成时,编辑们还组织召开项目会议,总结工作现状,交流编辑心得,并讨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个讨论既是编辑们互相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大师及其名作认识的过程。

        以书建构学术出版品牌

        去年5月下旬,时值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本文库的编纂工作已接近尾声,复旦大学隆重召开了“复旦与近代学术的缘起”学术讨论会暨“复旦百年经典文库”新书首发式,与会专家学者对复旦大学百余年历史上所涌现的大家名师及其经典著作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2015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凝聚着多方心血的“复旦百年经典文库”正式面世,在短时期内,这套丛书就以其深厚的学术含量及大气的装帧设计得到了学界的肯定。

        一位位胸怀天下、学富五车的大家名师,一部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学术经典,复旦各名师及其代表作充分反映了这一批成长于20世纪上半叶的学人以学术救国的宏伟抱负,也完整展现了复旦大学“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治学传统,同时见证了中国学术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根据规划,“复旦百年经典文库”在现有基础上将逐年扩展规模。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百余年来复旦大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都曾在国内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借着“人文系列”第一辑正式出版的东风,“复旦百年经典文库”致力于成为一套大规模、成系统、高质量的学术纪念碑,也为复旦大学出版社打造传承经典的学术出版品牌写下厚重一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