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背后隐藏着儿童的心理真相,他们喜欢恶作剧又怕被成人识破,但又渴望使点小坏来赢得大人们的注意。
《打中一颗星星》是苏梅在长篇幼儿童话领域做出的一次勇敢尝试。全书基本由单个的小童话构成,呈糖葫芦的串状结构,仿若《一千零一夜》的幼儿版。每个童话的篇幅不长,契合幼儿的阅读能力,用词用字简洁明快,故事基本上遵循了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中的“三一律”原则,即多发生在一天之内,主题主要围绕熊小兵的趣事展开,地点主要集中在咪咪岛上。
“三一律”的创作原则使得作品的构造颇具戏剧性,而故事场景的设计则为之提供了更多的助力。在作品的第一章“最高机密”中就简单介绍了咪咪岛的情况,这是巴巴拉海域中面积最小的一座岛,“只有一座房子、一棵大树、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和两个看守的人”。这样的设置使得主人公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本来岛屿就暗示着与外界的隔绝,再加上这座岛非常小,且岛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单数的,只有守岛人有两个:熊班长和熊小兵。如此一来,两个主人公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岛上的聚焦点,也成为了读者眼中的关键形象,而关于咪咪岛的场景设置,就是为了实现这一“中心化”的文字效果。
除了在文本结构上的筹划外,苏梅在这部作品中一如既往地体现出了自己对儿童体验和儿童心理的精准把控。书中小故事的模式基本可以归结为熊小兵犯错——错误被解决/错误酿成了“苦”果。但是每一次的熊小兵都获得来自熊班长以及其他人的谅解,虽然好气,毕竟好笑,于是“苦”果也变成了“笑”果。无论熊小兵和熊班长犯了多少错误,最后总能安然无恙地度过,这一事实是本书的重点,因为对他们的宽容就是对现实中孩子们的宽容。这两个爱犯错的主人公不正是我们周遭幼儿的生活写照吗?
比起其他阶段的儿童,幼年期的儿童更需要一种情感上的扶持,这种扶持大多来自于成年人。尽管这个阶段的他们开始与周边的同龄孩子建立友谊,但是成人仍然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他们所有安全感和成就感的来源。全书最大的悬念就在于开篇时熊司令在醉酒之际说出的咪咪岛上藏有宝贝的线索,到了故事的结尾,一批又一批的“窃宝者”都无功而返后才发现,熊司令的宝贝其实就是他的儿子熊小兵。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最重要的宝贝,这也是作品最想告诉小读者们的事实。
作为一个长期与幼儿有密切接触的作家,苏梅很好地把握住了自身的优势,在她的幼儿童话中,到处都渗透着孩子们最当下的日常体验,文中那个需要减肥而藏起金币巧克力的海女巫,那个用上好的面饼当做柴火来烧汤的熊小兵,那个日夜担心熊小兵反客为主的熊班长,游戏背后所隐藏的儿童的心理真相也被揭示了出来,他们喜欢恶作剧又怕被成人识破,但又渴望使点小坏来赢得大人们的注意。
文中还有许多孩童化的想象,必须用儿童的逻辑才能理解。比如咪咪岛上的蚊子让熊班长苦恼不已,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妙招,自己大口喝酒,好让吸自己血的蚊子也醉倒。再如咪咪岛在遭遇外敌时突然开始移动,原来是鲸鱼驮着它走。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打中一颗星星》一篇,文中熊班长让熊小兵打下一颗星星,熊小兵几番尝试,造成无数破坏后精疲力尽。在夜深人静之时,熊小兵正沮丧地坐在一棵树下,适逢一只乌鸦搅乱了他的心绪,他对着乌鸦开了一枪,乌鸦及时闪过,而一颗流星却恰好在枝桠间划落。这篇童话不仅很巧,而且很美。一方面,作者牢牢守住了星星不会轻易落下这一物性事实,又在此基础上翻出了新意。另一方面,让一颗流星在万籁俱静的深蓝夜空中跳跃而过的画面颇富动感,这也是作者很好地运用了通感手法的结果,不仅能令人联想到美妙的星光,还似乎能听到流星走过的倏忽的声响。
书中的知识多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性的知识,这类知识在初期为众多人所迷恋,然而很容易过时并且泛滥;另一类则是基础知识延伸之外的情感知识,这类知识平时不易为人所察觉,但却涵盖着我们阅读时所能收获的最大财富。这两类也叫作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幼儿童话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后者。对于一位已经出版80多册作品的作家而言,苏梅是深知这一点的;她从未放弃在幼儿文学领域的美学探索,以自己的作品来寻求更多的创作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