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

    《历代辞赋总汇》:情牵三代学术缘

    王婧之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5月25日   19 版)

        辞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学体裁,自楚汉兴盛以后就一直创作不衰,其作者人数之众,作品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然囿于种种原因,由古至今,辞赋作品的汇编始终难以集之大成,不能不说是学界长久以来的一件憾事。《历代辞赋总汇》(以下简称《总汇》)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为赋学领域开启了全新的时代。于今,忽忽两载已过,《总汇》产生的社会效应开始日渐突显,作为曾追随祖辈、父辈参与其中工作的点校者,我不胜欣喜。又逢我的外公、古代文学史专家、《总汇》主编马积高先生15周年忌辰在即,尘封已久的记忆之匣也倏地再次被打开。

        外公年轻时曾就读国立师范学院,师从马宗霍、骆鸿凯、钱基博、陈天倪等诸师,古代文学功底深厚,三年级后尤其留心辞赋,“研究赋史,可说从此开始”(见《马积高自传》)。尽管后来花了近二十年时间积累的相关资料在“文革”中被抄走,他依旧不改初心,在“文革”后重新开始收集整理,并利用三个寒暑假于1983年完成了《赋史》的写作。外公曾不止一次表示,应以发展的眼光来考察一种文学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可墨守前人复古或“文章一代有一代之胜”的观点。因此,在他看来,辞赋在楚汉固然盛极一时,但魏晋之后,仍然有新的发展,各时期优秀的作品亦多,绝非“唐以后无赋”。而《赋史》正是以这种通贯先秦到清代辞赋发展脉络的恢弘史述,填补了古代赋体文学发展史研究的空白。除了秉持着这种改变赋史研究“以汉赋为中心”的现状以将学术视野更多向后延伸的理念,外公在实际著述过程中,也深感资料难寻给科研带来的种种困扰。他在后来《编辑〈历代辞赋总汇〉刍议》一文中就写道:“我们今天来研究辞赋,即使就唐以前说,作品也尚需进一步汇集、校理。宋以后则问题尤多,故勿论校刊与标点,就是要窥其全貌,也还无较完备的总集可以依凭。”故此,这也成为他编纂《总汇》的最大动力。

        经过多方呼吁以及长期酝酿,新编《总汇》的愿望在1990年终于得以实现。当年收集整理工作已经启动,次年,则成立了以外公为主编、叶幼明、黄瑞云二位先生为副主编的十人编委会(后增至十三人),而参与点校者,前后共计58人。只是,连外公自己也未曾料想到编纂过程中遭遇的艰辛会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期:原先设想全书约为一千二百万字,实得超过两千万字,工程更为浩大,此为难一;政府拨款极为有限,入不敷出,此为难二;北京、上海、南京等一些大型图书馆封锁资料,多设限制,此为难三;参与人员时有变动,为工作带来不便,此为难四。正是由于这种种困境,促成了我的父亲、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王毅先生也最终投身到了这一事业当中,成为了《总汇》的编委之一。

        我的父亲虽不专攻辞赋,但长期以来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颇为用功,著述亦丰。眼见外公为《总汇》整理进展时时忧心,他不得不主动提出参与其中,从此经常奔波于外地,并动用一切关系尽最大可能搜罗誊抄资料,甚至还需自贴费用,又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点校辞赋两百余万字。

        当然,不计报酬、不辞辛劳者不惟我的外公与父亲,在众人努力之下,虽比预计的晚了两年,书稿还是在1996年全部完工并交付出版社。由于技术、经费、人力等诸多问题,《总汇》出版迟迟难以实现,延后十数年。如果要说这种延后有什么值得庆幸的,那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参与人员始终没有放弃补遗的工作,随着更多珍贵资料的发掘,《总汇》也越来越完备。在这一过程中,我的舅父、湖南文艺出版社原副社长、《总汇》项目负责人马小驹先生就曾联系我,有意将《续修四库全书》中新找到的十余位作家的赋作交与我进行点校。我欣然应承。

        其实,《总汇》编纂期间,我年纪尚幼,不过对外公书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却极有印象。每一页文稿纸上或是密密麻麻手工誊写的文字,或是粘贴着剪切过的复印件,皆用红笔标着句读。我自是读不懂,这时外公总会笑着说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财富,也许某天我会继承也未可知。而那时的我也绝未料想到自己日后真的走上了学习中文专业的道路,甚至在博士期间攻读了辞赋方向。能接到这一任务,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为了能尽量做到精确,凡遇到疑难之处,我都会请教师长,每点校完一篇,也会请父亲再审读一遍。辞赋特别重才学,故古人作赋,不仅涉猎内容极广,还喜堆垛故实、使用生僻字,以此彰显学识。这无疑增加了点校的难度,也让我切身体会了前辈们工作的艰辛——全书共26册,2800多万字,收录先秦至清末赋作者7391位,辞赋30789篇,收集之广,编辑之精,分类之明,堪称空前——这需要付出何其多的心血啊!

        令人惋惜的是,《总汇》面世之时,外公与父亲均已驾鹤西去。只是,倘若他们得知,当初的种种磨难终修成了正果,大约也能含笑九泉了。又者,尽管在学术的道路上,我们彼此鲜有交集,但一部《总汇》却成为无形的纽带,牵引着我们三代人在不同的时空里为弘扬辞赋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不求留名,但求有功。而这种难以言喻的对血脉的感知,也将激励着我继续前行。

        心有所感,诚以志之。

        《历代辞赋总汇》,马积高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2月,7980.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