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

    《岭南民族源流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牵手

    刘冰清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5月25日   19 版)

        学科牵手互动已是21世纪学术研究的常态。30多年来,中国民族史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其中岭南民族史从壮侗语族到苗瑶语族,以及汉族岭南各族群研究的成果斐然;而以基因分析为核心的分子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渐渐走近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在岭南民族源流研究上曝出惊人的研究成果。就是在这个大的学术背景下,广西民族大学的民族史学家徐杰舜教授与复旦大学分子人类学家李辉教授牵手,在互动中完成了《岭南民族源流史》的研究,实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跨越。

        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岭南民族源流史》,作为民族史与基因分析牵手互动而实现学科新跨越的成果,一方面使人们从文献的层面对岭南民族的历史有了一个全貌的了解,另一方面又引入分子人类学的成果,即通过对壮傣若干部分的年代估算发现,距今两三万年前岭南人的祖先来到了北部湾沿岸以后,在这一地区发展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几乎没有群体的分化。到了大约18000年前,海南岛的黎族祖先才和其他地区的岭南祖先群体发生了一定的差异。后来,岭南祖先群体以北部湾为中心,沿着南中国海的海岸向两边扩散。其中一支沿着广东的海岸和台湾陆桥向西延伸,大约于14000年前到了台湾。另一支则沿着越南海岸向南,发展成了马来族群。马来族群与北方岭南人群发生差异大约是在12000年前。而在大约10000年前,北部湾北岸的群体和广东的群体发生了差异,前者主要是后来的仡佬族的祖先,后者是侗傣语族群体的祖先。到了大约8000多年前,广东的先越民族开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且发生了扩张和分化,主要是出现了向台湾和江浙的移民,并且形成了闽粤、台湾平埔和江浙三个部分人群之间的差异。两三千年前,广东的南越族群又分化出了西瓯族群,并同广西土著雒越混合发展成了壮傣族群的祖先,而广东的南越和福建的闽越则渐渐演变成了侗水族群。使人们从基因的层面对岭南民族的起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这种异质因素的相互撞击的大背景下,不仅从一个新的视角,即分子人类学方面证明了岭南民族源流的一些古老的课题,如苗、瑶同源的问题,分子人类学证明苗瑶族群至少在1.7万~1万年前从“汉藏—苗瑶共同祖先”人群中分化并形成统一体,并约于8000年前在江汉平原一带创造了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随后部分苗瑶先民向北扩张,与北方黄河中上游和下游文化区入群产生交流,与炎黄集团和东夷集团一道逐鹿中原,后因战争原因向南迁徙。岭南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互动中的融合,如广府人在父系DNA上,宋朝汉族血统约占50%,秦汉血统占10%,越人血统约占40%;而在母系的基因上,越人占80%,汉族血统占20%。

        更有意思的是,该书突破了不少传统的观点。如百越和苗蛮有没有关系?民族史界无人讨论过,一般均各言其是,百越的演化呈多元化的态势,甚至可以说,现在中国岭南壮侗语族的各民族以及东南亚一些民族,都与百越有着一定的源流关系。苗蛮在向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同源异流的情况,其中的一部分则发展成了后来苗、瑶、畲等民族的祖先。分子人类学研究对百越的基因分析却给出了答案,不仅证实了澳、傣、蕃三部分群体遗传结构非常接近,具有整体性特征,而且还证明了苗瑶与侗傣的联系也比较常见,故而可以推断,苗瑶的祖先大约形成于3万年前的北部湾一带,并且与五六千年前已出现的百越有着同源关系。这就把本来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百越和苗蛮从源头上联系上了。又如壮侗语族中虽然壮族人口最多,民族史家一向认为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黎族“在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就定居在海南岛”。但分子人类学却证明黎族最古老的民族,2万年前黎族始源,保留着最古老的基因结构,其出现时间远早于壮族祖先。这一点,应当说,是出乎许多民族史家想象之外的。还如,壮族人口是少数民族最多的,在人们心中当然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核心了。但这恰恰错了,分子人类学证明侗水族群的起源地在厦汕一带的沿海地区。侗水族群长期以来是岭南人群分化过程中的核心成分。如果把黎族看作岭南人群的“根”,马来族和仡佬族就是“侧枝”,侗水族群则是澳泰族群的“主干”。而壮傣族群是较晚时间从侗水族群中分化形成的另一主干。分子人类学的这个研究成果一下子把侗族和水族推到了壮侗语族族群最古老的核心位置上。

        由于民族史学与分子人类学从理论到方法论的牵手,成功地实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互动与跨越,使《岭南民族源流史》成了近30多年来在民族源流史上具有创新和开拓意义的标杆之作,其对民族史研究的影响,乃至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互动和跨越,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深。

        《岭南民族源流史》,徐杰舜、李辉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80.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