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开卷新说

    李景端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5月04日   03 版)

        近日看到《中华读书报》一则报道,有读者批评那些教孩子“整蛊恶搞”的图书,认为应防止误导青少年,出书底线不能太低。值此倡导全民读书之际,不禁使我联想到“开卷有益”这句成语,一时又涌上交替肯定与否定的思绪。

        “开卷有益”或“开卷未必有益”,曾经当作一种悖论,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辩论过。因为各有道理,难免没有定论。其实古人倡导“开卷有益”,自然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在那个年代,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有局限;书籍承载的也大多是传统、励志、从善的知识;传播知识的载体,几乎只有书籍这一种。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思想的驱动,所以提出“开卷有益”,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们公认的一种哲理。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出书者与读书人双方的环境和观念,都有了很大变化。对“开卷有益”这句成语,似乎也该与时俱进,有个更现实更全面的认识。在我看来,把“开卷有益”作为倡导阅读、追逐知识的一种精神勉励,在今天还是值得肯定与倡导的。只是具体到开什么“卷”,做什么“卷”,哪些该扬,哪些该抑,这当中有些层次还是需要厘清的。我想,对待“开卷有益”这一成语,现在除了坚持“有益”这个本义之外,是否还应该注意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开卷无害”。如今读者对“开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需要充实知识了解历史、学习技术和获取信息的正能量书籍,也需要业余消遣和娱乐的书籍。后者要求内容轻松,但不违背道德;叙述俗套欠雅,但不下流;故事虽显离奇,但不赞黑颂恶,如此等等。这类书籍,虽无益智育人之功,但确也是“茶余饭后”的阅读需要。既然市场有这样的需要,只要导向没有大出格,对无害的书籍,自然无需过多干预,但要加强评论引导,适当控制好出版的度。

        其二,“开卷慎读”。坊间常见各种不同见解、奇葩信息、超前预言等书籍,还包括大量不同观点的翻译书籍。这类书,各抒己见,有的真伪难辨,但至少提供了资料,传播了信息,具有借鉴的作用。基于百家争鸣的精神,这类书当然应该列入鼓励“开卷”之中。但有必要提请认真慎读,有的“反面教材”,尤需带着批判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其三,“开卷不宜”。一种是明显的“不宜”,诸如涉黄、渲染恐怖暴力、宣扬迷信邪教、鼓吹伪科学,等等。还有一种隐性的“不宜”,这一点当下尤其值得注意。现在时兴眼球经济,推崇娱乐至上。为了抢眼球,影视网络上到处搞真人秀,运用恶搞、抹黑、揭隐私、出洋相、捉弄人等庸俗手法,以整蛊搞怪为乐。最近某明星的境外婚礼闹场,就是一例。这股风也刮到了出版界,以至书店里也不时冒出了这类低俗不堪的书。教孩子人整蛊捉弄人,这算轻的了,还有以科普名义变相教人开锁和解密码,显然太出格了。像这类的“卷”,我看不仅“儿童不宜”,就连成人也应尽量“不宜”为好。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地下出版的非法黑书、禁书,那就不是“不宜”,而是应该拒绝远离了。

        上述也许都是老生常谈的赘言。归结一句话:开卷还是有益,读书总比不读书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