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4月13日   09 版)
    【长篇小说】

    本书是著名华裔作家张翎的长篇新作,以一座南方小城为中心,讲述了大时代的流年中两个家族三代人之间的中国式家庭生活。时间横跨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家国的风云变迁和命运的浮沉飘零,都在故事的推进中铺展开来。小说对人性思考的深度、对语言的娴熟运用和采用“物语”作为叙述视角的尝试,都使这部作品具备了极高的文学价值。张翎是真正走向世界的华人作家,她用女性特有的敏锐与坚韧观察和记录这个世界。本书也是她离乡多年,远隔太平洋的深情回望。因为拥有了世界眼光,故乡的人和事,即将逝去的中国式家庭生活显得熟悉又陌生。她笔下的众生,无论遭遇怎样的磨难甚至横祸,都能以自己的姿态站立起来。这些平常的中国故事,也因此显得极不平凡。
    【艺术】

    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摄影艺术、摄影家的艺术类图书,不如说这是从摄影术自近代以来传入中国、西方摄影家用镜头记录中国的一部中国近现代简明图文史。书中依照其在中国活动、拍摄的时间顺序介绍了十四位西方知名摄影家,有代表作,也有作者的介绍和解读。从拍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菲利斯·比托、记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詹姆斯·利卡尔顿,到拍摄红色中国革命者的斯诺、近距离拍摄中国抗战的罗伯特·卡帕,直到布列松、马克·吕布,最后是刘香成。这些来自西方的摄影师一方面用镜头观察中国,用真实的图像传递给西方,用以订正西方的中国想象,同时,他们记录下的中国社会、风物特别是不同时代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精神面貌,都有着超越时代、超越摄影技术本身的魅力与价值,是绝好的凝固在镜头中的历史。
    【世界史】

    读过《艺术的故事》的读者都知道作者贡布里希是如何用举重若轻的姿态和优美流畅的语言将一部艺术史讲述得如何深入人心,而这本《世界小史》也具有这位英国艺术史大家、跨学科知名学者的写作特质。将人类上下数千年、跨越大洋大洲的历史浓缩在这本不到二十万字的“世界史”中,要思路明确、脉络清晰、角度客观乃至价值观普世,要维系基本史实的准确,还要有讲故事一样的叙事方式,实在是相当困难的任务,所幸贡布里希在这本书里完成得很好。这也是这本问世已八十年的历史著作先后被译成十八种语言,至今仍在世界范围的读者特别是普通读者中有着广泛影响的原因吧。贡布里希的历史观和对这个世界的善意与悲悯,可以从《世界小史》的文字间感受得到,堪称大家写小书的极好范例。
    【纪实】

    全书以1980年夏尔·莫内到肯尼亚边界的埃尔贡山游玩,随后罹患神秘传染病而亡的可怕故事开篇,把读者带入到了一种惊悚、恐怖的氛围中。书中接着叙述了埃博拉的早期病例及对病毒的科学研究,重心则是重现美国雷斯顿城的埃博拉病毒事件。198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雷斯顿城的灵长类动物检疫中心接收了100只从菲律宾进口的食蟹猴。猴子相继死亡,最终,科研人员确定,猴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极度恐慌的情绪在人们中间蔓延开来……作者采访大量亲历者后于1994年完成的这部作品获得了巨大成功,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达61周。“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在传染病愈益全球化的今天,这本写于20多年前的作品读来依然让人心惊肉跳。
    【环境史】

    自中世纪以来,伦敦的空气就一直饱受煤烟污染。在17世纪初,伦敦便有了“雾都”之称。英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烟雾对人的健康影响,而治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布林布尔科姆出版于近三十年前的这部著作全面梳理了中世纪以来伦敦的空气污染历史、公众对污染认识的变化以及污染治理的艰难历程。作者身为能源与环境专家、大气化学教授,对伦敦空气污染史的论述非常专业与严谨,雾霾天与死亡率的关系、雾天的季节分布、大气中悬浮颗粒与化学物质的含量等等,都根据历史数据制成图表进行了分析。此外,伦敦之雾在文学和美术作品中的反映、一些历史人物与雾霾的故事,作者都着墨颇多,增加了书的趣味性。到今天,“大雾霾”对于伦敦已成历史,但对于中国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阅读这本书,绝难保持一种超然旁观的态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