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2月24日 星期三

    “广陵散”遗响“不绝”

    ——缅怀祁龙威先生辞世二周年

    周宇清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2月24日   07 版)

        2013年11月24日,对扬州学界来说,是一个黯淡的日子,这天,敬爱的师长祁龙威先生永远地离去了。祁龙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专家,1922年出生于人文荟萃的江南文化名区常熟,一生经历过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新中国等多个历史时期。先生早年就读于东吴大学物理系,国家纷乱的时局和苏南浓郁的人文环境,启迪了他的心智,先生决定弃理从文。在其求学过程中,曾师从国学巨子金松岑先生,颇得金先生赏识,又与章太炎的诸多弟子过从密切,时有诗文往来,且与罗尔纲、戴逸等史学精英交谊深厚,相互切磋技艺,学业日益精进。此后,祁先生终生潜心于教学和治史工作,硕果累累,深为学界嘉许。如此独特的经历与丰厚的学养,在当代中国无疑将会越来越少,而在扬州则绝无仅有,“广陵散从此绝矣”!

        作为教师的祁龙威先生的最大优点就是敬业奉献、孜孜不倦、“慧眼识英才”。在其六十年的执教生涯中,选拔和培养了周新国、华强、田汉云、夏春涛、吴善中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这些人现在都已成为所在学术领域的佼佼者了。至于其他受先生点拨、提携、受惠于先生的莘莘学子更是难以计数。对此,祁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现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华强感叹道:“我跟从祁先生3年,除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太平天国史、经小学和典章制度外,更从祁先生身上学到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我现在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每年新生入学,我都要向我的学生介绍祁先生的治学风格和敬业精神。”

        古语云:“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祁先生的人品与业绩不仅濡染了他的嫡系弟子,而且薪火相传,在时间的潮流里飞快地向后延伸……”

        作为学者的祁龙威先生更是严谨务实、注重实证、不尚浮华、不慕虚荣。先生用力最多最勤者首推考据学。每遇一问题,总是搜罗百家,穷源溯流,悉心考辨,探赜索隐,常常“能得人所不能得,能见人所不能见,能言人所不能言”(史学家戴逸语)。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祁先生就带领当时的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师生深入江苏各地,多方搜求辛亥革命在江苏地区的有关史料,整理出版了《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一书,此举不仅增强了师生的实际考察能力和对辛亥革命的感性认识,更为重要的是为辛亥革命研究留下了一部信史。此书被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称之为“一本有价值的辛亥革命地区史料”。该书于1961年12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1980年10月又经香港大东图书公司翻印,至今仍被学界视为研究辛亥革命史的权威之作,被许多院校的历史专业列为学生的必读书目。可见先生的识见之高和功力之深了!

        更令人击节赞叹的是先生以八十高龄,再次出山,担纲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清史?朴学志》项目,先生以其高尚的人品和深厚的学养被委任为项目主持人,让人惊叹不已!

        如众所知,清史修纂关系重大,这部史书修成后,将与《史记》《汉书》以至于《元史》《明史》等已有的“二十四史”一道被列为国家的正史,是一项继往开来、泽被后世的浩大文化工程。《朴学志》是其中的一个主体项目,朴学,也即“汉学”,又称“考据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向有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清代朴学之称。即是说,朴学不仅在清代学术文化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就是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也有着相当的份量。这样一个重大项目委任于祁先生,可见祁先生的学术功底和学界对他的期许了!

        祁先生也深感责任重大,诚如他在《典志?朴学志》大纲研讨会上所言:“受命以来,……夙夜忧虑,一因学识不足,二因暮年余日无多,深恐有负委托,对国家修史造成损失,愧对古人,愧对后世。”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年高德勋的老人的拳拳爱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相信每一位知晓祁先生生平、品格和业绩的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长期以来,先生以其高尚的人品和精深的造诣赢得了多方赞誉,被誉为扬州学界的一面旗帜。2005年11月,在其执教六十周年之际,由其弟子、时任扬州大学副校长的周新国教授领衔倡导,扬州文化研究会、扬州学派研究会、九三学社扬州市委员会等五个单位联合举办了“祁龙威先生执教暨学术研究六十周年座谈会”。来自海内外的祁门弟子和友朋,齐集瘦西湖畔、栖灵塔下,畅叙友情,盛赞先生的道德文章,表达了对这位治史阅世六十载的老人的仰慕与敬意。倏忽之间先生辞世已近两年,而其为人为学,仍令人感怀,从这方面说,先生虽去,但先生的品行和功业“不绝”——“广陵散”遗响“不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