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辞海》:召之即来的顾问

    金海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1月27日   14 版)

        我有两部《辞海》:一部是1979年的三卷本,另一部是2009年五卷本第六版彩图本。后一部就放在我书桌旁的书柜里,伸手就能拿到。这两部《辞海》陪伴我从壮年走到老年:无论是在职或退休,几十年里,当我读书、写作、备课时,它始终是我召之即来的可靠顾问。

        我最怕不规范的中外人名译名:有的外国人自己或由中国人帮他取个中国名字,有的中国人则给自己取了个洋名。本名与译名之间往往毫无联系,要记一个人的名字就等于要记两个名字。名字少了自然可以死记硬背,多了如何应付得过来?在中国以中国式的名字出名的洋人,他(她)的原名是什么?举例说,利玛窦、汤若望、赛珍珠、李约瑟、司徒雷登……查阅《辞海》,这样的问题引刃而解,而且还让我了解到这些人士的基本信息。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权威李约瑟,原名叫JosephNeedham,帮他取汉名的是发音“那、拉”不分的一个四川人,故本该叫“倪约瑟”就成了“李约瑟”。没有《辞海》,像我这样如何能从“李约瑟”推到“Needham”?

        最近,因希特勒死去已达70年,按照德国版权法,从2016年起,希特勒的著作《我的奋斗》将成为公版书。德国围绕要不要出、如何出争论激烈。慕尼黑当代历史研究所宣布他们要在今年一月出版注释本的《我的奋斗》,分上下两部,加了3700个注释、评论,约达2000页。我看了中、德媒体的相关报道、文章后,颇感兴趣。我首先看了《辞海》中“希特勒”“版权”等条目,以加深对这件事的理解。事实上,我几十年来形成的习惯是:无论是写一篇文章、备一堂课,抑或从事一个科研项目,都会先去查查《辞海》。

        我在上世纪80年代曾留学德国,所以老一辈的留德学人我知道一些,如陈寅恪、季羡林、冯至、宗白华、王淦昌、裘法祖、陈省身……然而我看到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创始人魏寿昆(也是留德学人)写的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的好几个人,我都不知道,赶紧查《辞海》,像张大煜(物理化学家)、涂长望(气象学家)等等,大多都找到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