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魏玉山: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思路

    魏玉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1月27日   06 版)

        总局委托新闻出版研究院牵头制定新闻出版业的“十三五”规划,稿子已经基本完成,但还没有最终定稿,所以也不好和大家介绍规划的具体内容。当然规划的总体思路,就是要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于建设文化强国,总体目标是要建设新闻出版强国,要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工作来为未来的五年作出整体规划。

        在编制“十三五”规划过程当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我主要从两方面加以介绍。其一,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和技术背景;其二,编制“十三五”规划时,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四个方面。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小康社会的整体建设当中,有经济的指标,有社会的指标,有文化的指标,有环建的指标。前些天的全国宣传部长会上,云山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云山同志进一步重申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按照经济学界的共识,就是这个产业的GDP要占到整个国家GDP的5%以上。按照经济学界的测算,到2020年,我们国家的GDP总量要实现或者要达到100万或者110万亿这样一个总量。文化产业要占到5%的话,应该是在5万亿到6万亿之间。新闻出版业在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按照GDP来算,按照增加值来算,2014年新闻出版业增加值是5500亿,我们占文化产业的比重是23%多,不到24%。2014年,新闻出版业的总收入接近2万亿,2015年快报数据是2.1万亿,未来的五年当中,新闻出版业要继续保持文化产业中五分之一左右比重的话,“十三五”期间,新闻出版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应该在8%-9%之间。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保持产业增长的压力十分巨大。

        关于产业背景,现在有三个结论:一个是产业增速从过去的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业发展增速在10%以上;“十二五”前三年,平均增速也在10%以上;但从2013年开始,2014、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增速在下降。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在加速。在新闻出版产业的九大门类中,印刷业过去占到60%以上,但是从“十二五”中后期开始,印刷业所占比重在逐年下降,数字出版业所占比重在逐年提高,与此相适应,传统书报刊所占的比重也在下降。第三,新媒体在加速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我们需要重点要考虑的几个问题:第一,要重新认识出版业的地位和作用。出版是一个文化企业,出版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活动,必须把优秀内容的生产、传播作为我们规划的首要任务。同时,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过程当中,出版企业和出版产业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所以在规划当中,不能不考虑产业的发展问题。

        第二,就是要重新认识速度、质量问题。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当中,如何恰当、准确的确定我们未来的发展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对质量的关注,特别是对内容质量的关注,也和以往不一样了。改革开放初期面临书荒,任何一本书都可能卖到几万、几十万册,因为那是在一种文化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阅读需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每年40多万种图书,二十五六万种新书,读者在这样一个海量内容资源当中,对精品的需求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要高度重视技术对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因为技术在改变着我们整个出版业的业态,改变着我们的产业链,改变着我们的阅读行为,也改变着我们的消费方式。所以在“十三五”制定当中,融合发展也好,数字内容平台建设也好,数字资源整合也好,都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第四,要重新认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过去,我们觉得把书卖出去了就完成了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但阅读才是出版的终极消费。在“十三五”规划制定当中,全民阅读是一个大工程,围绕着这个大工程,我们设计了很多很多具体的阅读项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