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王涛:中版集团的“十三五”战略取向

    王涛(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1月27日   06 版)

        中国出版集团在中国出版业中虽然只是一个单体企业,但必须把它的发展放在“十三五”整体格局中来看。“十三五”期间,对中国出版集团而言,一些重要趋势需要我们关注。

        小康社会与书香社会共同建设,统筹推进,是我们到2020年必须要向全社会交的一份答案。“十三五”期间,全民阅读将由号召变为实际的国家行动。我从有关方面获取信息,“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投入近100个亿来推动全民阅读,其中既有实物的投入,也有环境的培育。

        第二,文化贡献将成为文化企业商以载道的核心标志。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向社会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文化例外。文化企业首先要以文化效益为它的追求,实现两个效益统一。文化企业运行的模式、评价体系,都和一般的商业企业不同。中国出版集团作为我们国家一个最早的文化企业品牌的集群,多年来一直困扰于自己的文化贡献和社会评价之间的差异和落差。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这样一个指导意见,实际上对那些专做文化、专心致志为社会提供文化精品的企业是一种肯定,也展示了一种发展的方向。

        同时,文化软实力将成为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方向。中国今天最大的苦恼,就是我们的文化还没有给一个政治强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相应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出版集团成立到现在十三年了,成立之初,中央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尽快成为国际著名出版传媒企业,我认为这和软实力、话语权紧密关联。2014年,我们在世界出版五十强中排在第14位,但是再往前走,再要做超越,前面每一个都是需要尽最大努力攀越的高山。

        “十三五”期间,我们对自己的发展有这样的思考。第一,打造内容创新的升级版。中国出版集团是中国最著名出版企业的集群,一百多年来向中国、中国人民提供了17万种优秀读物,支撑了中国100多年来的文化发展,民族进步。但是今天我们同样面临内容不断提升,不断向社会提供精品的任务,所以我们有三个“强调”,其一,更加强调产品结构的优化。我们有十几条生产线,要优化那些我们有资源、能做强的产品线,成为专业性很高、很强的出版集团。同时,要对我们集团内部资源进行优化聚合。中国出版集团下属20多家出版社,辐射了若干个领域,但是中间仍然存在着资源重叠、资源浪费的问题,需要去聚合。第三,营销模式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出版营销的一体化、数字化。

        第二,打造品牌经营战略的升级版。中国出版集团有很多重要的品牌,在国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是我们要看到,由于体制改革、机制转化的落后,这些品牌的影响力也有下滑的危险。因此我们要更加强调品牌产品的研发,强调品牌企业的兼并重组,强调品牌影响的“大文化”,强调品牌的大众化。

        第三,进行集团化战略,就是多种整合内部资源,同时要适度多元发展。我们集团这些年来最大的一个困惑,是我们100亿销售收入中,95%来自书业,来自图书出版和图书进出口。要不要做多元化,一直是我们困惑的。“十三五”期间,我们集团一定要适度的多元化,以文化为我们的目标,以文化资源为我们的后盾,进行多元化。当然我们不会去做房地产,也不会做其他贸易,但我们要以资源为拓展,围绕文化这个核心扩大经营半径。同时增强资本运作的动作,选择适当的窗口期适时上市。

        第四,打造数字化战略升级版,包括平台的研发,包括运营机制的创新,包括引领能力的提升。但是现在技术革命引发一个探讨,就是数字化技术仍然奉行不断革命论,介质始终没有固定下来,数字出版始终处于风险投资的性质中。我认为图书出版人要坚定自己的信心,这些年,在我们的感受中,书业一直在增长,图书仍然是人们深阅读和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

        最后,中国出版集团将打造国际化战略升级版,我们将更加重视主渠道的开拓,更加重视海外并购尝试。我们正在做几项海外并购业务,以我们的资源和对方渠道进行嫁接,通过对方的渠道进入西方世界主流渠道。我们的“易阅通”和现在世界2万多个图书馆,一百多万机构用户建立了联系,它的平台上积累了八千种中国期刊,两百万种中国图书,这个渠道现在开通之后运行不到四个月,收益非常好。这个渠道或将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主流社会的主要渠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