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灵魂是隐秘的吗

    安歌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1月27日   11 版)
    《孤岛》,李瑾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98.00元

        李瑾的诗作书写的源泉,一是历史的,比如对《诗经》《孟子》《山海经》《尚书》《公羊春秋》《楚辞》《水经注》《庄子》等经典著作的重建;一是现实的,惯于通过身边的物是人非思考歌德所关注的“是什么维护着这世界”的问题。

        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尔特说:“文本……揭掉了那个沉甸甸地压在我们集体性话语上面的普遍性、道德性、非区别性的盖子。”如果这句话成立,在一个充满各种蛊惑和要求的历史和现实纠葛的话语场中,诗歌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已故文学评论家陈超看来,杰出的诗歌,深入地狱仅仅是其出发点。在他的阐释层面上,灵魂是诗歌揭示生命意义和设定生命价值的关节点。现时代,物质和技术构成了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的困境,灵魂被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抛弃和淹没了。不过,尽管诗人的“代言人”形象被解构得体无完肤,但以“个人写作”为出发点,通过诗歌“纠正”现实依然是诗人一个乌托邦式的、固执的想象。正是在这一点上,李瑾的诗歌以切身的痛感积极入世,静静地选择了站在灵魂的一边。

        收入在《孤岛》中的诗歌,模糊了各种诗歌流派和圈子的界限,它既不属于知识的、技艺的和过于精英主义的,也不属于流行的、虚假的和自我抚摸式的。作者更像一个语言信教者,他手持火种,坚信现世,在普遍的困境和荒诞中,抵制着精神和灵魂的下滑。李瑾的诗作书写的源泉,一是历史的,比如对《诗经》《孟子》《山海经》《尚书》《公羊春秋》《楚辞》《水经注》《庄子》等经典著作的重建;一是现实的,惯于通过身边的物是人非思考歌德所关注的“是什么维护着这世界”的问题。

        在李瑾独创的年谱体诗歌《岳飞年谱》中,他构思了一个履历干净且名成退隐的功臣形象,这和历史与传奇格格不入。如何解决诗歌与典籍的矛盾?李瑾以精致的点题之笔道出了玄机,“逝水面前/我们都是些不可饶恕的刽子手/天堂和童年属于一种颜色/面对一块云彩 不需任何呈堂证供”,直言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每个现实的人都是制造问题的“刽子手”。而在一篇饱受好评的《杀鸡》中,李瑾以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大多数人都曾碰到的场景:孩子回家,母亲要杀自己养的鸡,孩子不忍心,母亲就悄悄杀了,于是,戏谑性矛盾就出现了,“我每次都反对妈妈杀鸡/但每次/都会连汤也喝干净/打完饱嗝/擦擦嘴/才忽然想起/妈妈的另一个孩子/已经被我吃进肚子里”。这首诗,可能会让读者想起雷平阳的《杀狗》,相较于《杀狗》血淋淋的场景所造成的震撼,《杀鸡》超越了诗人“审判者”的角色,让悲悯、残忍、爱、恨、善良和幸福找不到现实的终点和栖居地。

        这部诗集暗示读者,灵魂就是诗歌。当我们读诗歌时,我们读的不是语言,不是技艺,而是生活中肉体的、分裂的、绝望的而又强大的个我。而这些,都来源于诗人对生存和环境的最噬心和最了不起的开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