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译者感言

    托马斯·潘恩:无冕的美国之父

    余瑾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30日   10 版)
    《常识》,[美]托马斯·潘恩著,余瑾译,中华书局2013年1月第一版,18.00元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在西雅图发表的首场演讲中说:“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我青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人的作品。”在这份书单中,托马斯·潘恩和他的《常识》也许在中国并不那么广为人知,但其实正是这个人和这本书缔造了美国、美国精神。事实上,就连美利坚合众国之名也是出自潘恩之手。

        十几年前,坐在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腹地达特茅斯学院那仿照费城独立宫设计建造的图书馆中,看到手里“美国政治思想史”的课程安排,我也不禁一片茫然——第一课竟将开始于我从未听说过的托马斯·潘恩和他的《常识》。潘恩是谁?《常识》又是本什么样的书?在我们的教科书中,甚至是高等学府“美国历史”专题课上,美国历史都是肇始于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这些璀璨耀眼的名字和鼎鼎大名的《独立宣言》。为什么任课的当代美国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却将潘恩和《常识》视为这个世界头号强国的思想基石和理论起点?为什么教授会在课堂上饱含激情地大段背诵《常识》?

        托马斯·潘恩(ThomasPaine,1737—1809),这个出生于手工业者之家的英国人传奇般地参加并极大地推动了18世纪,当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三场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宪章运动。他撰写的大量政论文章和专著,启蒙、鼓动了徘徊在现代文明起点的欧美民众。《常识》一书就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此,当我在“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备选书目上发现“常识”的书名时,忍不住拿起放下十年的译笔,想与大家分享年少初到美国时精读的第一本经典名著,想和读者一起感受真正的美国精神,回味当年教授精彩的讲解。

        现在市面上可见的《常识》中译本有几种。其实,名著多几个译本绝不是坏事,但前提是译者要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忠实于作者,无愧于读者;否则,不负责任、不严谨的翻译会造成社会对该作品,甚至是历史的误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各类交流频繁,技术手段也不断进步。与前辈译者相比,我们既有机会长期游历海外,在纯正的语言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修为,又可以借助各种先进的研究、检索工具便捷地查询资料,因此具有极大的重译优势。

        我以英文第三版为底本进行翻译,并收录潘恩驳斥和解主张的《致贵格会教徒书》为附录,以期更全面地展现潘恩的思想。书中涉及大量西方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和人物典故,如,多次引用《圣经》故事为佐证,时常提及18世纪的英国政治家和风靡一时的学者、著作,不时提到当时的各种地理、地域概念等。这对18世纪中后期的欧美人来说是“常识”,但对当代中国读者来说,却是一条巨大的鸿沟。为了扫清阅读障碍,我一方面注重对历史细节的翻译,力求准确真实地呈现原作气韵及时代风貌,因为细微的历史名词的差异也能反映出独特的历史风貌;另一方面,我特意撰写了大量注释,以帮助读者弄清语义背景、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所有译者注并非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尽力厘清前因后果,廓清历史影响,让读者明白来龙去脉,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当出现容易混淆的名词时,则同时并举,正本清源,明晰异同。如,英、美历史上各有“托利党”“辉格党”,但其时代、所指等均有所不同。为免误解,我在译者注中不但梳理了美国之两党,而且简明扼要地说明英国之两党的时代、主张及演变。

        其次,作为美国历史起点的独立战争时代,是一段火热而充满激情的岁月。为了宣传独立的主张,当时有大量宣传画传布于北美各地,其中的一部分现珍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中。为了让中国读者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感受那段澎湃的历史,我们几经努力,终于获得授权在中国首次刊行十数张穿越了二百多年硝烟和岁月的珍贵历史图片。

        其三,近年来,随着对西方文化了解的不断加深,托马斯·潘恩和《常识》开始频频出现在国内学者的口头和笔端;激情四溢而又理性睿智的《常识》也被不少学校和培训机构作为英文朗读、背诵的常用材料之一。为此,书后特地附上《常识》的英文原文,以便读者能够领略到原文的风采。

        对于《常识》和托马斯·潘恩在美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潘恩的同代人、美国第一任副总统暨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曾这样评论:“如果没有《常识》作者的那只笔,华盛顿手中的剑是毫无用处的。”后来,《常识》被列为“影响美国的20本书”“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鼓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普通读者和政治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