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体育教科书插图演变述要

    陈世雄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30日   22 版)
    西汉时期马的帛画导引图
    单杠插图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吾国中国学课程、教材演变之规律,功在当下,利泽久远。

        通过对我国古代体育文化和百年体育教科书的整理与研究,我们发现,体育教科书中动作示范插图的演变和发展也是一个有趣、生动的过程。体育插图的绘制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这些插图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也深刻地反映了信息技术变革对体育教材呈现方式的直接影响和作用。

        古代体育文化中的插图

        中国历史悠久,体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非常盛行,且内容丰富,并形成了很多具有独特历史特征的文化。在文字发明和普及之前,简单地线条图示就成了人类记录社会生活的主要符号。通过这种形式和手段,众多的体育文化得到了传承。例如远古时期的岩石人物刻画,尤其以西藏岩画为代表,虽然这个时期的岩画场景基本都是劳作、狩猎、骑射、格斗,以及祭祀仪式化的舞蹈活动等,这些岩画简单、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人类身体活动的场景。这个时期的岩画内容都是通过很简单的单线条来描述瞬时动作,图形且不具备完整性和连续性,没有一定的规律,传播范围也非常局限。但是在当时条件下,这样的记载具有重要的留存和传播价值,具备一定意义上的教材属性。

        战国秦汉时期的体育图解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一批距今两千多年、西汉时期的帛画,震惊了学术界。当考古工作者将这幅残破的帛画拼贴在一起的时候,立即被画面中数十个形态各异的人物所吸引。他们衣着各不相同,有的高举双臂、引颈向天,有的俯身弓步,酷似武术中的马步站桩。图注文字位于每个人物旁边,这与后世武术古籍的版式相似。文字内容都与鸟兽动物相关,涉及鹞、鹤、猿、猴、龙、熊等八种。通过专家的研究认定,这幅帛画是一种先秦健身术的图解教材,名为导引术。庄子曾对此有过记载: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之术。导引健身术,是一种模仿动物体态,注重调整呼吸的健身体操。考古专家因此将它命名为导引图,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图解健身文献,也被武术史研究者誉为最古老的导引健身秘籍。图示反映了这个时期的人物形态和服饰风格。

        我国经典的养生功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易筋经”和后来的“八段锦”导引养生术记录中所呈现的动作示范已经初步地呈现了规律性和操作程序,动作图示基本清晰,形象生动,可模仿性强,能够关注动作方向的指引和动作幅度的划定,并附有适当的文字注解,能够这样的插图基本符合了近现代的体育图示规范。

        敦煌壁画体育图示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另一个典型的体育文化历史记录就是敦煌壁画中的体育插图。从十六国和北魏时期,到西魏、北周时期,再到唐代、五代及北宋时期,敦煌壁画刻画了众多朝代的人类社会活动历史与文化足迹。在绘画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的巨幅画卷上,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图像和文本,包括有大量体现武术特征的图像,如徒手格斗、武舞和剑术等;有百戏与角抵戏的图像,数量众多,主要分为杂耍和乐舞两大类;有骑马和射箭场景,如马球和马伎。马球比赛时,球门两旁插有记分用的旗子,场地上还专门设有空架,供插旗记分使用,这与篮球比赛和排球比赛中使用的记分牌相似。马伎即马术,与现代马术运动极其相似;还有射箭、举重、投掷和倒立,以及儿童游戏等等。这些图像和文本与近现代的体育教材呈现方式基本一致,人体比例和解构准确,动作描述准确,结构清晰,真实感较强,形象生动,可模仿性很强,是具有初步的“教”与“学”的材料的。这些图像和文本集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体育的盛况,为近现代体育教材图示提供了思路和范本。

        清末时期体育教科书插图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促发中国社会遭遇了两千年未遇的时代巨变。西方列强通过教会学校等各种途径对中国进行了文化渗透和植入,特别是通过教会学校传播了外国学校体育文化,在教会学校开设了体育课程,并传播了许多外国体育项目,这些被迫的体育交流客观上为中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1890年由庆丕、翟汝舟编著的《幼学操身》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这是我国已知最早出版的学校体育教材,是现代体育教科书的基本雏形。梁启超先生评述该书“幼学操身,述体操之法,与中国《易筋经》相仿佛,而其法较善。西人学堂,皆立体操,定课每日以一二小时为之。”书中除徒手操外,还有练哑铃、单杠等练习内容,书中配有32幅图,内容包括了:“全身、肘、膀肩,脊背,腰眼,前胸,小腹,两腿”,几乎囊括了全身上下所有的关节,每个关节的动作形式并不单一,也多有不同。从书中插图可以看出,在介绍动作时,以文字描述为主,图示为辅。图示用简单线条构成,展现了基本的动作结构,呈现一定的动作细节,但缺乏流程导引。插图的人物形态和服饰风格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特点。该书自序指出:“犹以操练式样,笔墨难形容尽职,非有图以阐明之,恐人终不易解,故作图三十二幅,悉绘形象,俾学者昕文参观或可了然心目。自序说明了为什么以图讲述“工夫”及其编辑目的。可以看出图文结合辅助学习是这本教材的重要特点和亮点,作者在编写时候就非常重视。在当时这是比较创新的编著体例,为以后编撰体育教科书做出了示范。

        1903年出版的《蒙学体操教科书》是最早的学生体育教科书,是翻译日本的小学体操教科书而来。该书针对体操口令、队列、纠正身体的体操方法等做了详细描述。该书也采用了图文结合说明的方式来进行呈现。图文结合较为紧密,采用多细节的连续图的形式,并加有动作线路和辅助虚线图示,使动作方法和过程更为清晰易懂。

        民国时期体育教科书插图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围绕着“兵操废弃”和“新旧体育”进行的体育思想大讨论中,西方的体育思想和体育观念以其鲜明的科学主义内涵和独特的人本主义精神,对军国民教育思潮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推动了军国民教育思想走向衰落。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体育教科书中的各个方面,也包括教科书的插图设计。

        民国时期在插图方面比较有代表性和特点的教科书主要是1949年2月由周鹤鸣编著、正中书局出版的《初中器械运动》,它代表了体育教科书插图的最高水平。由于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研究得到不断的提升,该书对插图的设计、绘制和运用都取得了创新性的发展。插图的设计涉及技术动作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准确地呈现了技术动作方法,清晰地用线条标识交代了动作的流程,让人一目了然。不足之处就是这本书的插图人物图像较小,无法清晰地呈现关键动作的细节。但这在当时的绘制条件和排版印刷技术条件下,已经实属不易。这本体育教科书插图在设计和绘制上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的体育插图图像系统。

        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教科书插图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重视,发展也十分迅速。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教科书必须与时俱进。60多年来,插图制作技术进入了快速的更新迭代时期,特别是九十年代后,现代摄像技术和电脑技术的发明和成熟使用,使得体育教科书不断更新换代,体育插图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精美。胶片式相机的发明,标志着插图制作技术进入了“真人形象”的革命性发展时期。数码相机的发明以及技术的提升,计算机排版技术的使用,使得体育插图的设计制作进入了“所见即所得”的现代发展阶段。

        1995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试用课本体育第一册学生用书》是一套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书中第一次采用了双色印刷技术,插图绘制也规范、形象、生动和真实,准确地展示了运动技术的各个关节细节和顺序,流程标识清晰,具有初步的动画效果,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适合学生观看和模仿,能够对学生建立起初步、准确的形象动作概念。

        201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最新一套《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初中教科书》系中国第一次全面地采用数码相机来拍摄制作体育教科书的插图。可以看出,这套教科书在编写前就进行了全面的图文版式设计,图片的拍摄也花费很大的精力,几乎全部的体育项目教材都通过真人图示来展示动作方法。示范照片动作生动真实,准确地呈现技术动作的各个关键环节和动作细节,过程标识清晰,直观地展现技术动作,也形地表达了体育技术的动感和精气神。通过这样的图文呈现教材编写体例和方式,已经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完成整个动作的基本动作方法的示范作用,体育教科书的本应功能可以得到最大的实现。这套教材也大量地采用女学生形象来呈现技术动作,第一次重点关注了教科书中男女地位平等问题。

        体育教科书插图的绘制和运用受到教材编写思想、插图作者的绘制水平、信息技术的条件、出版印制水平等因素影响。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静态的单向的插图方式将很快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高清视频、三维立体制图技术、互联网移动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互动信息交互技术、人体感应技术等电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范围运用,将再次使体育教科书得到变革式的创新。插图的纸质介质形态也将迭代为“图像系统”的数字化形态。体育教科书动作示范插图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也是体育教科书不断完善,不断回归“本原”,提高其功能和价值的过程。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