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

    吴为山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30日   16 版)

        从原始意象的朴素到商代抽象的诡秘、秦汉的雄浑与唐代的雍容,经宋塑的尚韵和明刻的单纯直至清代的工巧,中国雕塑艺术沿着一条鲜明的审美轨迹而发展。20世纪,中国艺术家负笈西洋,全面地学习了肖像塑造法和纪念碑建造法,使得以古典写实风的雕塑及其美学精神融入了中国近现代雕塑,中西合璧,使得近现代的中国雕塑界大家辈出,风格纷呈。王临乙(1908-1997)及其夫人中国籍法国人王合内(1912-2000)便是这一时期令人瞩目和崇敬的雕塑家和美术教育家。

        1929年王临乙去法国留学,1932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院。次年认识了美丽的法国姑娘ReneeNikel,由此,结伴走过一生。王临乙带着文化的使命和对祖国的至诚于1937年毅然回国,他的妻子ReneeNikel怀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和对中国文化的钟情,更名王合内,随丈夫来到了彼时风雨飘摇的中国。这东方古国,既是令人眷恋的文化故土,也是激发灵感的艺术之源。他们足遍古代遗迹,尤精研秦俑与汉塑,王临乙曾发表文章,论及秦汉魏唐之雕刻。王合内更喜欢出自民间艺人心灵手巧的泥塑,这与她一颗温润的、善良的,对事物总是充满美意的心相印。

        在中国悠久的雕刻和彩塑的古风里有着线体互融的灵魂回荡,这是古代匠师智慧与意志的显现;从希腊典雅而高贵的静穆与单纯中,从法国严谨而浪漫的艺术之风中,可以感悟到人本精神的诗性表达。王临乙先生在东方与西方这清晰而模糊的境界线上,实践着他超凡的创造和淡泊的人生。以工人、农民、战士为表现对象的肖像作品,质朴、传神;表现名人、领袖的作品,洗练、深刻;表现生活情景的作品生动、诙谐;表现历史题材的作品如《大禹治水》《抢渡大渡河》《民族大团结》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卅运动》等,则在严整而富于节奏的塑造中,表现了波澜壮阔的情感世界。他作品中的线是对客观物象的形式归纳,有着古典精神的纯粹,折射着东方的智性,也是他宁静致远的心性外化。

        王合内的作品多以动物为主,其《母爱》《睡觉的母与子》《吃奶的鹿》《洗脸的小猫》等,我们看时仿佛在古希腊的小雕塑群中和中国老百姓玩耍的泥娃娃中获得的那份喜悦,这是何等的心灵散步?!当然王合内的人物雕塑更是令人心动。表现女孩与小鹿对话、母亲教小孩走路等等。作为一个法国人,她创作了《毛主席》《杨开慧》《鲁迅》《张志新》等肖像雕塑。作品尺寸都很小,但是生命跃动、人物风采、神形毕现、情意相济。

        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群星争辉。王临乙、王合内的人生与艺术、爱情与创作说明了同质的精神世界会消融异质的文化结构,而创造美的生命共同体。

        国家捐赠与收藏展是中国美术馆为丰富国家美的宝藏、弘扬德艺双馨的著名艺术大家、大师的精神而实施的。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没有子女,他们立嘱将一切捐赠给他们工作的中央美术学院。我曾为此展专程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库房拜观两位前辈的作品,那石膏模型,泥坯留着他们的指纹,这是心的记痕。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常沙娜教授的鼓励与帮助,这批珍贵的艺术品不仅得以展览于中国美术馆,还将进行翻铸为国家永久收藏。

        本次展览为“至爱之塑”,是王临乙,王合内最为完整,综合的大规模展览,当我们驻足于作品前,不禁对两位老人及其艺术油然而生无比的崇敬和深深的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