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

    《明代名人传》续写中美史学家合作佳话

    彭靖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04日   14 版)
    富路特
    邓嗣禹
    1976年出版的英文版《明代名人传》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了由富路特、房兆楹担任正副主编,两卷本的《明代名人传》。该传记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通过对明朝650名人物活动情况的具体介绍,把上起元末下至明亡的300年间历史各个方面概貌、全景式展现出来,勾画出了整个明代历史的基本轮廓。1977年,该传记获得西方汉学领域最高奖项——法国“儒莲奖”。颁奖时,主办方对于该书的评价是“关于中国的最佳作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明朝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南开大学明史专家李小林教授领衔,组织众多明史学者与专家参与翻译工作,并经过数年的修订与校对,2015年4月,中文版《明代名人传》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为国人详细了解明代的历史与人物提供诸多方便条件。《明代名人传》编者近半数为留美华裔汉学家,125位编者中,有65位是华人,而且许多都是当时十分知名的汉学家,其创作过程再现了中美史学家联手合作的一段佳话。

        一

        《明代名人传》英文版的创作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源于美国亚州研究会在哥伦比亚大学组织的“明代传记历史计划”,1958年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美国亚州研究会年会上,第一次提出编撰这套书的建议,1962年秋在哥伦比亚大学正式启动,由该校美国著名汉学家富路特(L.C.Go⁃odrich)担任主编。该项目从开始筹划到1976年辞典出版经历14年,《明代名人传》是被学界期待许久的一部书。

        在本书出版之前,国际汉学界已有关于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历史人物英文辞典,既恒慕义(Ar⁃thur.W.Hummel)主编,1943-1944出版的《清代名人传略》;包华德(Howard L. Boorman)主编,1966-1971年出版的《民国名人传记辞典》。这些名人传记辞典,以其为学术研究提供学界巨大便利,得到西方学界广泛赞誉。从20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学界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都有这样需求,“希望有一部明朝人名辞典,将可循的历史名人的时间范围从清朝拓展到明朝。”《明代名人传》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

        富路特(也有译名傅路德,1894-1986)系美国传教士富善之子,1994年生于北京通州,义和团事变后回美就学,大学毕业后以学生海外传教人员身份再次到中国;1926年后又回到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27年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达35年之久。富路特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

        在组织编写《明代名人传》之前,富路特多次与中国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1943年,他同韩寿萱合作撰写了《明实录》一文;1946年,他与冯家升合作撰写《中国火枪的早期发展》;1949年,他又与翟同祖合作撰写了《隋文帝时期宫廷中的外来音乐》,在明史研究方面早有非凡的业绩。费正清在晚年回忆录中对于富路特评价道:“当我在北京华文学校向富路特请教时,他总是以非常诚恳的态度仔细听我说。从他童年时代在华北的传教士家庭背景来看,他的确可以说已使自己成为汉学家中的佼佼者了。仅凭他的博士论文《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就已使他成为美国中国问题研究中崛起的一颗新星,何况在以后的四十年中他还有更多的研究成果涌现。”1934年富路特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房兆楹(1908-1985)是国际知名的中国史专家,研究领域侧重于明清史和中国近代史。他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数学系,与该校历史系杜联喆女士结为伉俪。房兆楹夫妇曾参加恒慕义主编的《清代名人传略》项目并在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富路特当年也参加了编写工作,并撰写了十余篇人物传记。1963年房兆楹和杜联喆应富路特邀请,分别加入“明代传记历史计划”,房兆楹协助富路特的工作,担任副主编。

        《明代名人传》出版后,学者们大多将其与《清代名人传略》《民国名人传记辞典》相比。从编写者的构成而言,他们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中国台湾等17个国家和地区,有125位学者参加了工作,其中包括像恒慕义、萧公权、邓嗣禹等分别参加过《清代钟名人传略》《中华民国人物传记辞典》编撰,当时已是国际知名的学者。不少学者还提供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编写《明代名人传》时,对于《清代名人传略》的体例取长补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汉学家艾特威尔(W.S.Atwell)于1977年首先发表书评文章指出:富路特主编的《明代名人传》,“是自恒慕义出版《清代名人传略》以来,关于传统中国最为重要的西方参考工具书,它对于明代中国研究领域所作的贡献值得永远感激,其编者也值得被高度称赞。”美国汉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彼得生(WillardJ.Peterson)也曾于以后的1979年,在《亚洲研究杂志》第3期上发表书评文章:“这部书不仅解决了明代历史的研究工具问题,还解决了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研究联结的空缺。”在书籍的条目选择上,他认为“总体来说,本书在条目筛选上开始更多地关注下层民众,以及过去往往被忽视的群体。”当时美国学术界对此项目高度重视,包括美国亚洲协会、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等重要学术团体都给予了资助,其出版也引起国际学术界高度关注。

        二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和评价与我国学术界观点存在较大分歧。我国历史学者大多从无产阶级以及时代化立场出发,对明代人物进行评价与定性。明太祖朱元璋是明代最为重要的人物,国内研究这位皇帝的学者众多,最有名的莫过于明史专家吴晗。在吴晗多次修改的《朱元璋传》里,朱元璋雄才大略、性格复杂。《明代名人传》中的朱元璋是该传记人物中篇幅最长的一位,占篇幅达13页之多,约有1.2万余字,由留美学者,国际著名汉学家邓嗣禹撰写。

        邓嗣禹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两人曾合作出版了多部有影响的著作,如《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清代管理制度:三种研究》长期被哈佛、牛津大学用于研究生教材。1937-1967年间,他还曾参与编写《清代名人传略》《民国名人传记辞典》《宋代名人传》工作,撰写了许多重要人物的传记。

        在《朱元璋》传记中,邓嗣禹从国际视野角度出发,参考了大量中国学者不易看到的历史文献,结合个人对朱元璋的研究成果,肯定了朱元璋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即推翻元朝的腐朽统治、统一全国、安定百姓及发展生产等积极的一面;又批判了他巩固朱家王朝的种种手段,特别是对他诛杀功臣和大兴文字狱的专制统治等进行了挞伐,对朱元璋的一生进行了全面的评论,竭力使读者看到比较真实的朱元璋。

        在传记之后的参考文献栏目可以清楚看到,当时他在写作时不仅参考了《明实录》《太祖实录》等基本史料;西方著名汉学家,如富路特、贺凯(C.O.Hucker)、高友工(KaoYu-Kung)等人用英文发表在《哈佛亚洲研究》期刊上,对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吴晗1949年出版的《朱元璋传》;还包括像《明史纪事本末》《平汉录》《平吴录》等大量方志与至今仍未出版的私人抄本;以及他个人对于朱元璋的研究成果,如在《燕京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明大诰与明初之政治”;在《中国文化》上发表的英文论文“明太祖的创造与毁灭性工作”,所参考的文献多达50-60余种。

        正如中文译本主编李小林、冯金朋在出版前言中指出的:除了中国学者很难具有的国际视野外,《明代名人传》还有另外一大优点,即将学术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他们在撰写过程中吸收了当时国际汉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各种西文写成的论文和专著,以及大量方志与至今仍未出版的私人抄本。这些努力从每个词条结尾所列出的参考文献感受到。

        三

        1943年出版的《中华民族简史》一书,可以说是富路特的代表作,主要依赖西方人研究中国的资料以及华人的英文论文,这是他多年教学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浓缩,同时也可以说是对近代以来西方学者研究发现和贡献的一种出色的综合。富路特生长于一个开明而有浓厚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时间思考使他懂得,如何最佳地将各种文化交集和融汇,才写得出《中华民族简史》这部宏观历史著作。此书一经出版便在学界获得高度赞誉。胡适评价此书是“欧洲语言中已出版的中国史著作中最优秀的一本”。

        1944年,邓嗣禹也曾为此书撰写书评:《中华民族简史》“不仅是一部卓越的综合性专著,恰如他的注释和目录的那样,它是以广泛的专题论著为基础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美国学者或在美国工作的欧洲和中国学者之手”。此书1951年、1959年、1969年版有些修订,从最初的260页增至295页,当代史一章有较多改动,最后一次重印是2007年,现在虽然已经不再当教科书用了,仍有电子版销售,可谓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976年出版的《明代名人传》能够获得极高的赞誉,显然与众多中国留美学者的参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63年,房兆楹夫妇在狄百瑞(WilliamT.deBary)的劝说下,离开澳大利亚,全职加入编撰组,并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两人废寝忘食、全力以赴,撰写的稿件多达总数的一半左右,为该传记的成功策划与创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77年富路特因出版《明代名人传》而荣获法国“儒莲奖”时,房兆楹与杜联喆则因此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据《洪业传》作者陈毓贤回忆说“我还记得洪业穿戴整齐高高兴兴地飞到纽约观礼,颇以这两位学生的成就为荣。”作为同是洪业在燕大早年的弟子之一,传记中最重要人物——朱元璋的撰写人邓嗣禹,在此之前与毕乃德、恒慕义、费正清、顾立雅、包华德都先后进行过合作,在费正清看来“这些人从他的能力与博学学识中受益极大。”(J.K.Fairbank,       Obituary:S.Y.Teng(1906-88).《The Journal ofAsian     Studies》,Vol.47,No.3.pp723-724)在《明代名人传》的编写过程中,再次体现出这一点。

        1981年,富路特终于再有机会与他的妻子来到久违的中国进行访问。1986年,富路特在91岁去世时,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东亚图书馆曾登载了一篇悼文:称赞他虽然不是图书馆员,但对美国东亚图书馆的发展有很大贡献。还称赞他不但自己有许多著作,还乐意成人之美,譬如李约瑟(JosephNeedham)《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册讨论化学技术,《纸和印刷》分册则请钱存训撰写,富路特帮了他很多忙,所以钱存训把书送给三个人,头一个就是富路特;富路特1949年开始和钱星海英译陈垣的《元西域人华化考》,两年后钱星海无法继续,富路德孤军独斗把它完成。《明代名人传》的创作与出版,再次谱写了中美史学家合作佳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