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迎着那束神秘的光

    蓝蓝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0月28日   22 版)
    《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戴新伟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36.00元

        作为一个资深文化读书编辑,戴新伟的新书《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终于出版了。这仅仅是他出版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散文集《水红少年》,书中是他对童年生活场景的描述,那时就已经透露出其恬淡深情的叙事风格。那是一本即便在今天看来也属于依然能打动读者、具有某种让人过目不忘特殊语调的作品。而我好奇的是,作为职业文化读书版编辑的他,会写出什么样与书有关的文章。

        严格说,戴新伟与时下很多书评人一板正经的评说风格并不一样。整本书分三部分——“看法有变”“且读切记”“文艺随笔”。在“看法有变”这一辑中,大多是写他寻书、买书和读书的心得评论。友人说他和《丁丁历险记》中的侦探丁丁长得很相像,读这一辑时,这种感觉更强烈了。他就像一个好奇心过重的书籍侦探,在很多书店流连忘返,靠一句话、某位朋友的推荐、自己从某本书读来的信息等这些蛛丝马迹,追寻着他想看到的各类书籍。一般来说,作报纸的文化读书编辑会有大量新版图书出版的信息,而他显然有自己的选择。从他选书的方法来看,便知他是个多么注重文字细节、作家生活细节的人。譬如他能从科恩兄弟的《逃狱三王》和福克纳的南方想到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从塞林格延伸到基耶斯洛夫斯基,从乔治·吉辛、邦达列夫抵达让·吉奥诺,以及“从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到塞林格的《九故事》到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这些都是戴新伟从书中发现的将不同作家联系起来的心灵“密码”。或许,戴新伟正是那种深深感到“所有的书是同一本书”的读者和作家,大量的阅读和博闻强记使他的这本书几乎成为“阅读指南”或“购书指南”——“读《书店的灯光》,可佐以最新增订版的《书店风景》”;或者告诉读者在何处能找到一位诗人散落各处的作品——“从沃伦的《小说鉴赏》《国际诗坛》《美国现代诗选》”,到“他的小说《春寒》”等等,而这一篇论述诗人沃伦百年的评述,则是以重拍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全部人马》开始说起,沃伦正是这部电影原著小说的作者——戴新伟的认真更体现在每部作品都会注明何时出版、哪个出版社这类贴心的细节上。看看他关注的作家吧:巴别尔、赫塔·米勒、马内阿、索尔·贝娄、特里丰诺夫、何塞·塞拉、阿斯图里亚斯等等。这个名单足可以透露出他的美学和伦理标准——俗话说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人,此话大致不差。

        对于一个爱书者,戴新伟应该是记日记的,尤其是读书日记。他几乎像一个记忆超群的图书馆管理员,对自己所读过的书娓娓道来,毫不吝啬。我想,谁都想拥有这样一份“购书指南”——他曾对照《灵魂的出口》这本书,寻找“四十七位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昆德拉、苏珊·桑塔格、大卫·格罗斯曼、乔斯坦·贾德、以色列的奥兹、乔治·斯坦纳、帕慕克、以及马丁·瓦瑟等等。坦白讲,这四十七位作家我自己也有很多并未读到,有了他的这篇文章,也可以按图索骥一一去寻找了。更让我惊喜的是,在他第二辑的“找来读的书”一文中,干脆给读者奉献了一份他的“私房”名单,足足列出三十二种图书,以及对它们的简短说明,以及超出这三十二本书的其他书籍。我在其中发现了我喜爱的法国诗人雅姆的散文集《野兔的故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读到法语翻译、诗人树才寄给我的雅姆的《十四个祈祷》时,感动得潸然泪下。然除了莫渝翻译的《雅姆抒情诗选》外,他的其他作品遍寻不着,所以得知雅姆还有这样一本散文集,不禁心花怒放。尽管里尔克对他倾慕有加、赞赏不已,雅姆在当今的法国依然属于小众诗人,不过这无妨喜爱者对他的喜爱,亦无妨感动者因他而得到感动。

        这本朴实无华的书有三大特点。一是作者擅长将书评与作家的生平结合起来写,各种其他作家的评论、作家本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情趣,无一不在揭示着书中各类主题的来源和文字间隐藏的秘密。大量的资料也显示了戴新伟的博闻强记和过人的专注。二是各篇行文颇具匠心,某些段落是小说手法,某些又是看似随意但一定是精心雕琢的随笔,自由而又能自由限制,不像一些呆板的理论家那样长篇大论,而是以短小简洁取胜。三是他有很多附在文章后面的“附记”,这些附记像是旁注,又像是一个人藏宝的山洞为读者敞开——那里面都是他最私人的纪录,透露和书籍有关的故事,可与很多电影的拍摄花絮、幕后逸闻媲美。他在序言中坦言“这本书是阅读的故事”,并提到了意大利画家契里柯的名作《一条街道的神秘与忧郁》,这幅画也是本书的封面插画,画面上有一个推着铁环过街的孩子,四周是梦幻般神秘的建筑和光影。或许,读书也如这个孩子一样,穿行在光明和比夏天还长的阴影中。如戴新伟所说,他这个来自乡村小街的孩子现在继续在读书的道路上奔走,迎着一束光——“我想我知道那个过街的孩子要到哪里去”,读了这本书,我想您也会知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