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大道留真》序

    范小青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0月28日   19 版)

        一直以来,对于画家,我总是从心底里生发出敬畏。因为敬畏,多少会有一点敬而远之。而这个远,则是生发于底气不足,担心太近了会出乖露丑,你什么也不懂,跟人家聊什么呢。

        受我大学同学周和平的邀约,让我给他撰写的宋玉麟传记《大道留真》写几句话,说实在的,那一瞬间,惶然之情油然而起,隔行如隔山,我对于绘画,实在是个百分百的外行,连一知半解也没有,更何况,如宋玉麟这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艺术家,那是让我们“心向往之”,而不是让我们指手画脚随便说说的。

        但是又想,文字和画,本来不应该是有隔膜的,本来就是很近的亲友,而这一本精心撰写的文学传记,同时又收录了宋玉麟的部分精品画作,把文字和画作结合在一起,文字是画的,画又是文字的,那更是亲上加亲了——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读《大道留真》。

        初读之下,甚至还没来得及细细地品、细细地想,就已经去除了我心中的那一丝怯意,那一丝间隔,就觉得这是一位老友,是往来多年的旧交,是心心相印的同行,是可以神交的知音。

        我开始努力地回想,最早和宋玉麟认识,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现场是什么样的情形,都记不太清了,但是最初的印象,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那就是四个字:玉树临风。其实,从第一次见面到今天,我们之间的交往并不算多,多半只是在某些会议,某些文化活动上相遇,有时候甚至会擦肩而过,但那最初的印象,却是可以保留一辈子的。多年以后再细细回想,仍然还是这个印象,或许因为他的名字中有个“玉”字,但我知道,更是因为他身上始终通透出淡定、从容、儒雅的气质,不可多得的那个印象就这样定格了,始终没有改变。他那时候是不是画院院长或美协主席,这都无关紧要。

        就这样,我随着《大道留真》,跟着传者的笔墨一起走着传主的人生,十分的随和惬意,十分的妥贴自然,一开始,就让我的神思一下子飞到了一个叫作嘉定的地方。嘉定这地方我没有呆过,但是偏巧我的父母亲呆过,就在我出生前的两三年,我父母就在嘉定工作,所以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曾经经常听到嘉定这个名字。现在这个久违的名字,居然在《大道留真》中出现了,心中真是有了一份特别的亲切和熟悉;尤其当我读到宋玉麟小时候在农村的那些经历,无论是上学走夜路,还是用心学农活,无论是艰辛生活中的和睦,还是懵懵懂懂的理想,就像是看到了我自己的童年,就像是回到了我自己的童年,真是感慨万端。

        世界其实是很小的,人类的情感其实也是常相通的。

        从嘉定写起,从父亲写起,从父辈的大师们写起,宋家的家风就从这里生发出来,弥漫开去,升腾起来。家风,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土壤,是一个人的品格和气质形成的雨露阳光,毫无疑问,那一个朴素无华又认真精致的家庭,那一种植根乡土又文脉深厚的成长环境,最后是一定会酝酿出“玉树临风”的。

        从容淡定,是《大道留真》一以贯之的风格,无论是传主的人品,还是传者的文风,无不处处渗透出这种风格:经历风风雨雨,求真求美之心不改;穿越坎坎坷坷,积淀学养阅历无数。于是,就有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就有了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风格,就有了谦谦君子冰清玉洁的品质,就这样,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人物形象站立起来了。

        在这里,从文字中,从画作中,我们听到了宋玉麟对我们说的话,听到了他的心声。他借着山壑,借着老树,或枝头小鸟和我们交谈,他让画笔下深藏的山中茅屋、依稀的古代老者、远泊的秋江小舟和我们靠近,走进我们的心灵,贯穿我们的气脉;于是,在每一注笔墨中,我们看到内心世界的起伏;在每一种色彩里,我们感受人类情感的缤纷,在每一笔线条下,我们体会现实世界的纠缠。画家的丰富情感和高超技艺,无不渗透在我们平时常见的山水花鸟之中,便使得这普通的山水花鸟,变得如此的不普通、不平常,变得如此的深遂和迷离。在一张薄薄的纸上,体现出宁静且又热烈、简单且又丰满、单纯且又繁复的意韵,这意韵伴随着我们,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深地被震撼,被感动,被折服。

        然而,穿过这些繁复的画面,我又看到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讲究。

        讲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宋玉麟的山水被称为“细笔山水”,细,就是讲究,就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从《大道留真》的讲述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许多年来,宋玉麟是以他全部身心,扑在了这一个“细”字上,使之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形成自己独有的“讲究”。无论是“无为”的创作状态,还是“空灵”的艺术表达,或是结构上的松秀,或是意境上的幽远,都能从这个“细”字里体现出来。这个细,细而不弱,细而不小,细而不碎。它是精细的,又是大气的;它是雕凿的,又是浑然天成的;它是讲究的,却没有丝毫刻板之感,这正是“细笔山水”独创之处,画家是用全部的人生积累在做“细”,是用融汇贯通的中西文化在做“细”,是用执着的创新创优在做“细”。

        这一个“细”字之中,又充分地挥洒着江南文化特有的韵味和品质,这在里,江南文化的底蕴,江南文化的特点,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和体现,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发扬光大。所以,无论是画家宋玉麟,还是宋玉麟的画,都不仅仅只代表宋玉麟,它们承载了江南文化的精髓。

        从文字中的宋玉麟,到画里画外的宋玉麟,就这样玉树临风地、真实而又精彩地站在读者面前了。《大道留真》的成功,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传主和传者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无疑,这是心性相投、习性相近的两个人,既有传者的慧眼识英才,又有传主真诚坦然的自我画像。

        于是,这本书的风格,让我们颇觉新意盎然。一方面,它有着和读者家常式、面对面聊天式的近切,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身在其中了;而同时,这本书又有相当的高度和深度,有理论,有分析,举一反三,开拓视野,并不仅仅是做一次流水账式的成长叙述、绘画记录。

        传者周和平不仅学养深厚,可贵的是,他对于传主的经历和事业,感同身受,他是完全彻底地进入叙述,完完全全把自己放进去了;更可贵的是,他又能够随时走出来,用理性的眼光清醒地看问题,让许多实践性的过程和论述得以提升,得以实现思想的高度和宽度。

        所以,我们读《大道留真》,实际上是和传主及传者一起经历精彩的人生,一起感受艺术的滋养,一起接受思想的薰陶。

        《大道留真》真正地走进了人心,这是成功的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喜悦和收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