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时代周刊》的前任总编,艾萨克森显然牢记着周刊创始人亨利·卢斯的叮嘱:若要描述历史,就应着眼于那些创造了历史的人物。所以,除了乔布斯和爱因斯坦,喜爱艾萨克森的读者,不妨再找些他的旧作读读。被他点评过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富兰克林、基辛格、戈尔巴乔夫、比尔·克林顿、希拉里·克林顿、科林·鲍威尔、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比尔·盖茨、安德鲁·格鲁夫等政界、商界和科技界的大腕。手握一册艾萨克森,读者可以一如既往地体验作者的内涵丰富与视角独特。
这样一位眼光敏锐、大脑清晰的作家,为爱因斯坦新修传记,力求不掉入俗套仅仅停留在关注辉煌。作者试图将叙述重点放在耀眼之后的平淡、成功以后的反思,乃至传主生前自我否定等场景。这些全新视角,恐怕才是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有别以往类似传记,从而荣获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传播图书奖,超级吸引读者的焦点所在。
笔者愿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段史料,即使艾萨克森从大量解密档案中,估计也无法接触到这样的原始旁证。百岁老人周有光在近年自叙中,多次记载他曾远道前往普林斯顿拜访爱因斯坦的往事。二战胜利后,老同事何廉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他告诉赴美进修的周有光:“爱因斯坦现在空闲得不得了,想找人聊天”。为此,周有光专程拜访过大师两次。
曾有小辈以为,与爱因斯坦面对面,是无比荣光的经历。他们曾经埋怨老人,为何多年来不谈与爱因斯坦交往的故事。百岁老人留下的白纸黑字记录文字称,因为会见内容全属家长里短,平淡无奇以致几近忘却。这样看来,晚年爱因斯坦不具有挑战性,也不会给人带来谈话压力。当然,这样一位普通老人,也不易使敬仰者当面感受设想中的崇拜磁场。或许,只有百岁老人的阅世笔触,才会毫无功利地记录另一个老者的晚年生活真面目。
归纳不同的信息来源,晚年的学术大师,其精神状态可能处于深深的反思、权衡与自责之中。即使普林斯顿小镇上的陌生人,也不难将这位每天黄昏规律散步,把普大正门的围墙栏杆,挨个摸一次、数一遍的孤独老人,从芸芸众生中辨认出来。二战之后的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和科学走向,将曾经的科学大师置于政治正确、战争命脉和人性关怀的纠结中,晚景不堪。
《爱因斯坦传》的最后章节特设篇幅,探讨物理学大师的大脑和心灵。1955年,爱因斯坦逝世以后,保存其大脑的方法,还只是利用传统的福尔马林溶液化学处置,其目的是作为医学捐赠人体标本,奉献科学研究。如今流行的深低温冷冻保存人体以及器官技术,在此之前仅仅用作科幻素材。这具依旧保留在医学实验室的大师皮层结构,确实被病理学家证实:爱因斯坦有别常人。他的大脑皮层神经突触,比普通大脑多出30%的神经联系结构。也就是说,大师的神经信息传导潜力、大脑思考能力远远超越吾辈平凡之流。在现代医学科技还没有确信有关大脑的思维定量化指标之前,我们不妨粗略地比喻,爱因斯坦的大脑堪比最新IPHONE6S,而我们的脑袋连IPHONE4都不如。
即使不久的将来,生命科学技术人员有能力推算准确的数据,全面展示爱因斯坦的大脑计算能力。但是,大脑的计算模式、计算结果,即大师的思想活动未必可以提取与复制。爱因斯坦的思想是全方位的,甚至逆向反思的。正如很多传记写到的,原子弹爆炸之后,作为曼哈顿计划的始作俑者,爱因斯坦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后悔不堪,声称早知如此结局,当年自己还不如去做一名钟表匠。此话的核心是质疑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之目的,即回归于科学与人类的本质关怀。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经在公开对话中,开门见山地告诉质疑者江晓原教授,你关心人性,我关心生存。也就是说,在以科学崇拜为主旨的人群中,仰视科学技术,信仰科学主义,当下社会中不乏其人。他们坚信科学的发展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危机,包括从物质需求到精神层面的各类困扰。刘慈欣认为,如果技术达到了那一步,我想不出任何问题是技术解决不了的……科学可以让我不去找人生的目的。比如说,利用科学的手段把大脑中寻找终极目的这个欲望消除。
反之,坚守人文关怀的学者恰恰愿意指出,社会存在太多不确定的人性弱点,科技进程和科技应用的结果,并不掌控在科幻作家或科学家手中。资本的逐利本性和政府的无形之手,时刻玩弄科学技术于掌股。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生物医学技术的命运走向,本质上全程笼罩在与技术毫不相干的人为因素之下。
据媒体公开报道,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所属的境外商业机构,对遗体全身保存要价20万美元,保存大脑要价8万美元。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国内的一切行动,没有遭遇监管部门的任何非难。或者理解为,政府有关方面行动滞后,还来不及采取有效监管。
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已经积累了50年以上的成功经验,可以通过深低温冷冻技术,保存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包括大脑,甚至完整的人体。国内外类似机构,一直尝试在中国人群中,探索各种商业性机制,试图提供各类平民化的生命科学技术服务,如生物标本库、生命银行、健康保险箱、个人生物资源保管箱即精子库、卵子库、受精卵库、牙髓干细胞库等。其中,最为简易、最为实用,而且直接变废为宝,给生者以健康希望的,是新生儿脐带血干细胞库。
面对所谓的控制生物信息资源流失政策,不仅患者方面怒火中生,从事网络医疗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针对陈旧而且毫无科学依据的部门法规,也是牢骚满腹。科技创新、走向世界,归根结底是政府的大脑思维规定了手法运作。转化医学时代,即将不断延伸未来生物技术与健康产品服务,杜绝行政资源被利益集团利诱、绑架,无疑是规范市场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即使科学发展到了刘慈欣科幻远景的阶段,顶层不改革,技术无前途,科学发展依旧未必普照人群。
国际生物技术竞争中,深低温冷冻也一直扮演重要角色。本世纪初小布什总统执政美国期间,宗教保守势力强大,他们绝对地将人类低龄胚胎,全部作为完整健康的生命对待。在他们看来,人为中止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发育,从中获取研究细胞,属于蓄意杀人,亵渎生灵。为此,一方面,美国政府了断所有与人胚胎发育有关的干细胞克隆研究,不得设立新的联邦预算项目。另一方面,花费几十年时间与数亿美元建立起来的人体疾病相关细胞株与胚胎模型,全部在摄氏零下196度的液氮罐中深低温冷冻,科研进程大规模停顿。在保守阵营看来,上述步骤均属政治正确。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国际一流研发人员集聚。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寒冬中,主流科研经费突然断流,仅仅依靠少数与联邦无关的基金会和企业赞助,杯水车薪根本无法维持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和科研中心。与此相反,东亚各地包括日本、中国大陆、韩国、台湾本岛、新加坡等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机构,乘机大批招募人才,投入研发巨资,在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克隆和胚胎干细胞领域成就斐然,大有一举击溃欧美生命科学研发与产业优势积累的气势。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当属2005年发生在韩国的黄禹锡事件。举国体制下的首尔大学团队,遭遇西方科学共同集体指责,声称韩国科学家在干细胞克隆技术上的独创性进展,具有伦理、作假和贪污问题。2年之后,以哈佛大学为主的科学家开始承认黄禹锡工作的价值。2014年初,国际同行不得不再次惊呼,黄禹锡又回来了!费尽周折的十年中,东方学术声誉和研究成果一落千丈,但美国生命科学界从奥巴马执政起,全面解冻了深低温冷藏的人类干细胞株标本,一举赢回被停顿的人胚胎研究领地。学术、资本和政治相互配合,将原本的东亚潜在竞争者,拉下好几个台阶。
本文空间不足以充分探讨技术路径中的困境,以及横亘于荆棘路上的人性贪婪。我们还是集中思考科技发展的终结与研究走向的目的,对于不同的大脑,确实各有倚重不同。即使将大脑留存人间这个小小愿望,不同个体间的愿望差异也很大。爱因斯坦的大脑充满智慧,但他并不满意自己创造和建议的知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结果。阿尔科公司的客户们信任技术提供的服务,有钱任性对未来充满期待,但死而复活更大程度上只是又多了一种信仰仪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