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后,改编自网络文学、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电视剧《琅琊榜》引发全民观剧热潮;去年,一支网络“神曲”《小苹果》红遍大江南北,在海外斩获奖项;2011年,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失恋33天》逆袭全国票房……时下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井喷式增长的背后,网络文艺产业链已具雏形。
中国的网络文艺正在走出国门,有的已在海外产生积极影响。统计显示,在东南亚地区,《盗墓笔记》《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网络文艺作品受到多国“粉丝”追捧,有的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电视剧《琅琊榜》也直接输出到韩国等地播出。这些网络文艺,同样体现的是国家文化软实力。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全文公布,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网络文艺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这一切网络文艺繁荣发展的成就,以及网络文艺政策的发布,说明网络文艺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10月25日新华网)
当下高度活跃的网络文艺,正在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到2015年6月,全国网民总数达6.68亿,网络文学用户有2.85亿,网络视频用户4.61亿。电视剧《伪装者》网播量超30亿次,《琅琊榜》网播量超60亿次;过去1个多月,以制作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而闻名业界的制片人侯鸿亮,他制作的新剧网络播放量刷新纪录……
网络影视作品的上游,是海量的网络文学创作。从1998年国内网络小说“第一人”蔡智恒推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算起,不到20年,中国网络文学创作数量呈井喷之势。目前国内网站签约及推荐网络作家约有200万人,还有超过2000万人是网上注册但未签约的,加上不定期在网上写短文、发段子的,网络写手可能超过5000万人次,每年在网上更新的连载网络小说数量达10万多部。
这些网络文学,恐怕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出文学经典之作,但在这海量文化快餐中,正是因为有了正餐、大餐,我们才有可能最终迎来自己的文艺盛宴。
从《甄嬛传》的播出,再到《琅琊榜》的热播,这两部电视剧引发了上亿人次的网上讨论,这证明从互联网脱胎而来的文艺作品,同样可以制作精良、考据细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很多网友说,《琅琊榜》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讲的是家国情怀,对自己的国家要有一片赤子之心,平时要做有风骨、心底坦荡的人。
这些网络文艺作品的贡献,就在于它们展现了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根基。我们的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肩负着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民族的文化的职责和使命。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就这样明确提出,文化艺术界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赋予新意、创新形式,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
互联网无远弗届,但无人能否认这样一个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价值传播的载体和平台。所以,为了让网络文艺更加健康、高质量地发展,笔者认为,网络文艺作品在文艺观、创作态度、思想内容上、审美上、社会影响等方面,必须坚持中国化、民族化、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文艺观的问题。在流行文化和商业文化泛滥的今天,我们的网络文艺应该尽量减少商业因素的浸染,在网络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应该多与民族、与人民、与时代、与社会、与土地贴近,赋予作品更多的精神内涵,提供给观众、读者更多心灵的感悟,坚守传递真善美这个文艺使命,创作出更多具有文化品位的高品质的网络文艺作品。这是网络文艺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文艺繁荣时代的殷切呼唤。
河北石家庄市 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