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草婴,为世界增添一丝绿意的小草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0月28日   14 版)
    1957年,翻译《一个人的遭遇》时的草婴

        2015年10月24日,92岁的草婴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两个月前,在上海华东医院拜访先生的情景恍若昨日。

        “他是一棵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棵小草来到世上就是给黄土地增添一丝绿意”,走出病房时,草婴夫人盛天民说。草婴几次从死亡线挣扎回来,医生对他的顽强毅力都很感佩。即便他躺在病床上,传达给人们的依然是不屈的精神。

        从1942年正式翻译俄罗斯文学,草婴自苏联作家普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老人》开始踏上俄语文学翻译之路。在数十年岁月的沉淀中,他为我们呈现了托尔斯泰的浓重与恢宏,肖洛霍夫的野性与张力,以及莱蒙托夫等众多俄罗斯文学家的魅力。他以一己之力系统翻译了12卷《托尔斯泰小说全集》,是中国翻译史上的壮举。

        他常年伏案的书桌上摆满了未及开封的报刊信件,只有阳台上的花依然葱笼。盛天民说,70年来,草婴艰辛地走在介绍外国文学的路上,坚持翻译工作。他翻译反法西斯罪行的作品,翻译反封建专制的作品,祈盼世界和平正义。他介绍“真、善、美”的作品给中国读者,使我们了解世界上杰出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以丰富我们自已的思想感情。

        “草婴渴望人类能自由、平等、博爱、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人与人之间充满爱。”盛天民说,他希望世界阳光明媚,郁郁葱葱,一片绿茵,繁花似锦,春满人间。

        走上翻译之路

        1937年7月7日,日本入侵中国,同年12月,草婴随家从宁波避难上海,那年他14岁。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唤起了少年时期的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和追求真理的意识。草婴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和文艺作品,反复阅读刚出版的《鲁迅全集》,开始对俄罗斯文学产生浓厚兴趣。

        “也就在那时,我开始跟一位俄侨教师学俄语,因为付不起更多的学费,每星期只学一次。当时没有一本俄汉词典,没有一本俄语语法书,学俄语确实很困难。”草婴曾说,自己读俄文、英文,走上从事翻译工作的道路,是受鲁迅的影响。“我以为,鲁迅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他无论涉及哪一个领域,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改变中国人的命运。”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上海创办了《时代》杂志,草婴从创刊号起就在课余为它翻译有关苏德战争的通导、特写等,接着又为《苏联文艺》翻译短篇小说。同年,他结识了当时的地下党领导、日后《中国大百科全书》创办人姜椿芳。

        1945年,苏德战争结束后,草婴正式参加时代社任编译,50年代起作为专业会员参加作家协会,专门从事文学翻译,译了一些苏联小说,主要是肖洛霍夫的小说《新垦地》第一部和第二部、《顿河故事》、《一个人的遭遇》等,还译过尼古拉耶娃的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

        盛天民说,草婴的翻译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要翻译什么完全由自己决定。他喜欢朴素自然的作品,看到一本书觉得很感动想翻译出来时,就会马上翻译,不受外界干扰。1954年草婴翻译完《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次年在《译文》上连载完后,青年团中央宣传部发出推荐这部小说、学习主人公娜斯佳的号召,在全国青年中掀起学习娜斯嘉精神“发对官僚主义,关心人民疾苦”的热潮。

        为什么翻译

        “我从事翻译工作最初是为了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想通过翻译让读者了解反法西斯斗争的真实情况,从而增加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其次,我一向喜爱俄苏文学,因此也想通过翻译让中国读者欣赏到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丰富大家的精神食粮。”草婴在与翻译家许钧的对谈中,曾如此表达自己的翻译初衷。

        他说,之所以介绍肖洛霍夫的作品,是因为他认为在苏联作家中肖洛霍夫是继承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很出色的一位,尤其是继承托尔斯泰的传统,发扬他的人道主义精神。斯大林去世后,揭发批判个人迷信的文章源源不断出现在苏联报刊上,引起草婴的注意。他渐渐明白,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强调人对人的恨,缺乏人对人的爱,也就是缺乏人道主义精神。他深深地体会到,文艺作品首先要关心人,关心人们的苦难,培养人对人的爱,也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在俄罗斯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一直占据首要地位,而托尔斯泰就是杰出的代表。也因为这样,托尔斯泰被称为19世纪世界的良心。

        实际上,当年对肖洛霍夫的评价也是有分歧的,有人批评他反对阶级斗争理论,宣扬人性论,不是社会主义作家。在中国当时同样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但草婴通过反复阅读肖洛霍夫的作品,完全肯定他是最伟大的苏联作家,他的作品应该首先介绍给中国读者。因此,20世纪50年代,草婴翻译了大量肖洛霍夫作品。但是,“文革”中,草婴却因此成为重点批斗对象。

        带强烈使命感的翻译

        草婴曾为某报写过一句话:“自由、平等、博爱是人类文明的普遍准则。”这似乎可以作为草婴为什么要搞翻译的注脚。“他全部的翻译原则就是这样,他也是为了这个目标而进行翻译。”盛天民说,草婴之所以对肖洛霍夫、托尔斯泰情有独钟,就是因为他们在作品中对人道主义精神的一以贯之。

        “文革”结束后,草婴更加感到,像中国这样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社会特别需要宣扬人道主义思想,需要强调人对人的爱,因此,他下决心系统介绍托尔斯泰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说。于是他用了二十多年时间翻译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

        草婴在《我与俄罗斯文学》中提到自己选择托尔斯泰的理由,是因为“我越来越清楚,在历史上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少数人以自己的意志决定多数人的命运,这是人类苦难的根源,也是人类无数次浩劫的原因。要结束这样的悲剧,首先必须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宣扬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宣扬人与人之间的爱,也就是人道主义精神。”草婴在阅读和翻译文艺作品中,认识到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作品用感人至深的艺术手法培养人的博爱精神,反对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和思想。草婴在“文革”之后集中精力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把四百万字的托尔斯泰全部小说翻译过来,主要也是出于这样的动机。“有人说,托尔斯泰是19世纪的良心,我同意这个评价,而且认为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至今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做人与做事

        在几十年的翻译实践中,草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认为,翻译家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一个翻译家是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必须时时想到原著作者和译文读者,对两者负责。翻译家在翻译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原著,同时考虑两点:第一,这部作品是不是值得翻译;第二,这部作品是不是适合我翻译。在决定翻译之后,就应反复阅读原著,使作品里的形象渐渐在译者头脑里浮现出来,同时培养对其中人物的感情。

        “一部作品的成败首先要看作家对他所塑造的人物有没有真情实感。一个作家如果对他所塑的人物没有感情,他就不可能创作出一部好作品。同样,一个翻译家如果对他所翻译作品中的人物没有感情,也不可能翻译好一部作品。”草婴的翻译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因为他对作品投入了真情实感。因为他深知,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工作,而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文学翻译也是一种艺术工作,只不过这种工作不能离开原作,因此是一种艺术再创作。

        “一部好的文学翻译作品应该是译文读者读后的感受相当于原文读者读后的感受。当然,要达到这个要求并不容易,这里有时代背景的差异,有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作家不同语文本身的特点。翻译家要适当处理这些问题,确实要花一番功夫,使译文读者也能尽量欣赏到原著的艺术魅力。”草婴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他早就发现,翻译界中青年的中坚力量不够,真正甘于寂寞从事翻译工作的年轻人凤毛麟角。有些大学生中外文基础都很好,但是他们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没有得到落实,无法从事他们心爱的工作,这是值得深思的。

        最大愿望是建草婴书房

        “我有一个想法,建一个草婴书房。”盛天民说,草婴在还能说话的时候多次提到希望传递列夫·托尔斯泰和外国文学的思想。她理想中的书房,主要是放草婴的翻译作品,还有他收藏的其他书,例如巴金送给他的签名本、曾经用过的工具书……此外,这也是提供一个场所供大家进行文化交流,办外国文学展览、讲座,让喜欢外国文学的朋友以及草婴的粉丝能到书房来看看。

        “大家聊天喝咖啡吃点心开研讨会,草婴的书可以借给他们看,放外国文学改编的电影,比如《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提高读者对外国文学的兴趣。现在的年轻人不肯念书,草婴一生的愿望就是搞这个工作,希望对成年人有良好教育,我要把他的思想传下去。”盛天民说,现在这还只是一个想法,一个是资金问题,一个是需要人管理的问题,书房挂靠在哪里也是问题,等解决完这些问题才能落实。

        此外,盛天民还想设立一个外国文学基金,名为“草婴外国文学基金”,鼓励青年研究外国文学。“因为出版社要出一套文集,大概一套20本,我将把这20本书的稿费拿出来,放到基金里。”盛天民说,这些想法的落实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目前,还只是一个美妙而遥远的梦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