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
赵园先生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久负盛名,本书是她的新作(作者说这可能会是一部“收官之作”),聚焦明清士大夫的伦理生活。作者所用材料主要是士人文集,从中提取出丰富的关于士人家庭生活的生动记述,例如关于明末大儒刘宗周,我们可以看到其修身齐家的功夫竟至于“闺门之内,肃若朝廷。终日独坐一室,不逾门阈。女婢馈茶,先生必起避,俟婢出复位”;而董小宛嫁给冒襄为妾,用尽心思服侍丈夫,百般小心讨好公婆、大妇,冒董俨然一对礼教夫妻,让赵园先生感叹“伦理观念入人之深”……梁漱溟说“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经历几十上百年现代化转型以及战争与革命,传统的家族制度和伦理文化已然面目全非,回望数百年前,我们会有强烈的陌生感。而如何评骘古人的生活,如何建设新的人伦世界,则是另外的问题了。
【传记】
传记是“人类的一种理解艺术,是对人性的一种赞美”。秉持这一理念,瑞·蒙克本书的目的是“理解这个人”。在瑞·蒙克看来,以前的罗素传记都难以让人满意,它们或者缺乏对传主精神世界的深度探索,或者不能把握传主的哲学工作。瑞·蒙克身为哲学教授,撰写哲学家传记自然是优势,更重要的,他热衷于、也精于去深度探索一个人,前几年我们读到的他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已证明了这一点。本书是两卷本《罗素传》的第一卷,从传主出生写起,写到传主在华讲学和第一个孩子出生的1921年。罗素的成长、学习和研究经历,婚姻和情感生活,他的政治倾向……书中一一写道。书中尤其关注罗素生命中的阴暗面:混乱和失败的私生活、精神世界的分裂和绝望、难以掩饰的道德缺陷……正如作者所说,对许多罗素的景仰者来说,面对这些真是巨大挑战。
【长篇小说】
说鲁西迪(又译拉什迪)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并不过誉,而奠定他世界级作家地位的正是这部曾获1981年布克奖的《午夜之子》,中国读者对此书早有耳闻,此番终有中文简体版问世。在这部五十万字的大作中,这位印裔英国作家对其文化母国印度的历史、政治、宗教的关切与反思得到了集中呈现,以主人公萨里姆·西奈第一人称的回忆口吻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一个家族的沧桑变迁,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虚构的多个人物故事交织在一起,现实主义与魔幻色彩、文学性与社会性兼具,浓重的印度文化神秘色彩与大量神话、传说、隐喻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的创作难度极大,成为鲁西迪文学才情的一次喷发。布克奖25周年、40周年的纪念大奖该书均榜上有名,已成为当代英语文学的经典之作。
【社会生活史】
旅美近代史学者程为坤对二十世纪初北京社会生活极为关注,本书即为他在查阅、分析政府档案、民国报刊、回忆录、公报及田野调查笔记,以及涉及北京地理、民俗、宗教等大量原始资料基础上就这一课题进行的深入探究,是其生前未及出版的遗作。书中考察的时间轴从清末始,至国民党制下的1928年止,从北京的城市女性群体切入,写及她们的谋生手段、社会交往、文化休闲,对女演员、性工作者两个群体专门解析,将女性群体置于更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中加以审视,未将视角局限于某个女性群体,而是检视整个北京的底层女性,如关注中国街头文化、市民生活的另一位旅美学者王笛在该书序言所说,“本书对女性主义研究是一个重要贡献……让我们对20世纪初的女性文化和认同又加深了理解”。
【儿童文学】
这是作家马原的第一部童话。首次为孩子写作,是因为他的幼子已经到了听童话的年纪。《湾格花原》是一部标准的历险记体童话,全书仅有两位主人公,即小男孩湾格花原和博士小风叔叔,童话故事就在两位主人公的“穿越”之旅中展开……当小风叔叔一再为南糯山所见所闻寻找科学的、逻辑的当然更包括数字上的支点时,这些奇异的事物突然就索然无味了。在经历种种浪漫而奇幻的遭遇之后,成人和儿童的较劲,最终以湾格花原被邀请前往动物们的元老院而全面胜出。一颗未经浸染的童心,是马原向过度发展的世界索要的最可宝贵的东西。该书多有奇思妙想、童趣横生的场景展示和细节描写,但字里行间不时迸溅的哲思火花,使得文本具有不同于一般童话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