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图书:《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
作为可与《史记》一起并称中国传统史学双峰的伟大著作,《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即因其明确的立意、宏大高远的格局、丰富而极具力度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博大而深邃的智慧备受重视,要在解读这样一部伟大著作上创出新意,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甫一出版即引得各方关注和认可。8月21日解放日报社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公布第四期“解放书单”(解放书单是全国首个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为目标受众的读书专刊),本书为入选的十本好书之一。在随后结束的2015上海书展上,本书被评为“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之一。上市三周两次加印销量过万的销售势头也足以让读者对这本出版不久的小书刮目相看。
这本书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顺应当前大势的整体立意,合适的作者,以及独到的写法。
近年有句流行语:找准风口,顺势而飞。策划这本书时,我们首先关注了“势”。中共十八大以来持续高压的反腐态势,进一步暴露了当前腐败之严重,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腐败之恶劣。为政而腐败,毫无疑问是一种劣政。同时有不少官员因为当前反腐的高压态势而不作为,随之就出现庸政、懒政,这同样是一种劣政。前一种劣政要祛除,后一种劣政同样要避免。那么,如何实现良政?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今年6月,习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受到表彰的优秀县委书记时,给广大县委书记提出要求,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殷切期望。当前正在进行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要求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可以说结合现实为如何施政指出了方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这方面,历史可以提供丰富的智慧以资借鉴。从以史为鉴和治国理政的角度看,《资治通鉴》无疑是中国传统典籍中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但《资治通鉴》为294卷、300万字的鸿篇巨制,不免让一般读者望而却步。为了帮助现代读者更多、更方便地了解《资治通鉴》这部伟大的著作,让沉淀的历史智慧发挥作用,我们策划了这本《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从《资治通鉴》中解读如何为人、如何施政,从传统政治智慧中提炼出“德政”的要义和精髓,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提供有益借鉴。
既然是对传统典籍的解读,首先要有学术保障,不能脱离学术研究胡乱解读;而既然是普及读物,行文通俗可读性强又是当然的要求。从这两方面综合考量作者,姜鹏堪称不二之选。姜鹏于2006年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该系副教授。他一直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和《资治通鉴》等的相关研究,并参与《司马光全集》的整理工作,与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等共同重新整理《资治通鉴》,对《资治通鉴》有长期和深入的研究。另外,他于2013年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主讲汉武帝、三国史和《资治通鉴》,以新颖的观点和出众的口才受到普遍欢迎。扎实的学术功底尤其是在《资治通鉴》上的精深研究,加上在史学普及方面超凡的热情和娴熟的技巧,使姜鹏成为向大众解读《资治通鉴》的合适人选。
《德政之要》在篇章安排和写法上也别具一格。本书在结构编排上和思路上参照了《大学》修齐治平的次序,分修身、齐家、治道三篇,从个人小我的修身讲起,逐步扩大到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治理,进而扩展到为政之道,由己及人,由内向外。在选材上,注重《资治通鉴》中可以为今天提供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可读性强的故事。在行文上,既不故作高深也不是通俗到底,而是将古文与白话有机结合,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程度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