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

    他走了,他还在

    耿协峰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23日   14 版)
    耿协峰: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社科编辑部主任。策划编辑过《战略演讲录》《观念的发明者》《创造性介入》等。

        推荐图书:《李光耀观天下》

        2015年9月11日,新加坡举行了国会选举,结果虽不出人意料,却十分牵动世人耳目。就在半年前的3月23日,她的开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去世,随后就有人预言,这次全国大选将是又一个“分水岭选举”,考验着李光耀一手缔造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威望,同时也考验着李光耀50年来治国理政的成效。

        李光耀曾经率领两百多万新加坡人把这个面积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国建成了一个现代化花园城市国家,创造了举世皆惊的“奇迹”。他在1990年卸任总理后,仍长期担任内阁资政,继续主导新加坡政局,直到2011年5月14日才宣布正式退休。

        也正是在他宣布退休前一个星期的上次大选中,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虽大获全胜,但得票率惨跌至60%左右,创建国以来最低,令世人惊呼那是一次“分水岭选举”。李光耀的退休不能说与此无关吧。但最重要的,也是令李光耀退休后仍不停止思考的是,新加坡将向何处去?这一疑问近年来在新加坡内外更是不绝于耳。“新加坡共识”面临着挑战,几乎成了新加坡精英头顶上悬着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李光耀退休后集中最后精力,为新加坡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这就是他于2013年8月发布的新书——《李光耀观天下》。书中他骄傲地回顾了自己的风云一生,总结了对于生老病死的观念,但主要地是他写下了自己对未来20至30年世界前景的展望。全书共十一章,包括他与老朋友施密特的一个对话录。

        李光耀此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新加坡。他对新加坡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之道的最大嘱托是:“无论世界怎么样,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为它实在小得无法改变世界。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本区域的‘巨树’之间穿梭。这一直是我们的方法,若要继续保持如此,我们就必须保持思路敏捷,懂得随机应变。”在他眼中,“巨树”首先是指中国和美国,他视为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两个主要国家”。基于此,他首先谈论中美两国,并有意安排先论中国。他预言中国的GDP将在2020年“名列世界之最”,并且始终将会维持“一个强大的中央”,并逐一评价了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功业。令其最操心的是,他感到中国有雄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短期内中国虽然不会把美国“挤出西太平洋”,美国也优势仍在,但新加坡必须依靠美国的力量来“平衡中国”。这就是李光耀为新加坡留下的最主要的战略遗产,也可称之为是一份“巧实力”遗产——如果说新加坡有什么外交实力的话。

        接下来,他先后谈及欧洲、日本、其他亚洲国家、新加坡自身和中东地区,以及全球经济、能源和气候变化,最后用一章谈个人生活。显然他的“天下观”是有选择的,但又是完整的,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理念和逻辑。

        回到李光耀念念不忘的新加坡,他在书中坦言自己此生最大的满足,就是“打造了这么一个任人唯贤、没有贪污、种族平等的地方”。但是,“100年以后,新加坡还会存在吗?”他说自己“实在不敢说”,并肯定地讲,“新加坡一旦选出一个愚蠢的政府,我们就全完了。国家将会沉沦,化为乌有”。如果说今年这次大选得益于李光耀这部政治遗嘱也毫不过分。大选结果显示,人民行动党赢得了89个选区议席中的83个,得票率高达69.86%,比上一次选举提升了近十个百分点。李显龙总理在胜选后感言:“这是继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离开后的第一个选举,行动党仍继续得到人民强有力的委托,相信他应该可以放心了。”

        你看,他走了,他还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