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7月29日 星期三

    锦笔书绣心

    ——序张朵朵《绣的书写》

    刘兵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7月29日   10 版)
    《绣的书写——中国刺绣的艺术与文化》,张朵朵著,东华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先说作者。

        本书作者张朵朵,原学习艺术设计,后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即为有关刺绣的研究,再后来,我曾作为其博士后合作导师之一,那时她研究的课题,是关于江苏镇湖的城市改造与当地绣女的工作空间及其与刺绣发展的有关问题。现在她关于刺绣研究的专著《绣的书写——中国刺绣的艺术与文化》将出版,并请我写序,于是在这里,便就我的理解对其人其书略作论评。

        张朵朵是一位非常有天份而且努力的研究者。当然,有天份且努力的研究者在当下虽然并不少见(其实也并不多见),但我更愿意说,她又是一位非常有学术感觉的研究者。这后一评价就比较高了。从学术轨迹来说,她以前曾学习艺术设计,也曾属于那种非常认同现代化艺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的人,但从博士学习期间选择了刺绣这一非常“土”的研究对象之后,其理念和价值也发生了转变——作为一种从人文的立场对于艺术进行研究的学者来说,在当下,这是非常重要的转变,而且这种立场及价值判断的变化,也是与人文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相吻合的。在博士后期间的研究中,除了沿袭博士论文研究的刺绣的主题之外,她又加入了现代化发展的环境变化因素,以及性别视角、工作空间等颇带有后现代意味的要素,做出了非常有学术价值和新意的研究工作。

        再说此书。

        首先,这是一部比较系统的对于刺绣这种民间工艺(按照作者的说法及新的评价标准——也是艺术!)的综合研究著作。

        作为一种研究工作,如果研究者只是把研究作为一种职业劳作,而对于研究对象没有价值认同,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研究的热爱并进而流于旁观性的就事论事。当然,如果站在批判的立场上进行“反向”的研究,那其实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反向的深切关注与“反向的热爱”,仍然可以让研究者深入地介入其中而不只是浮光掠影地完成“职业需求”的工作。在这本《绣的书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以一种正面的深度认同的欣赏的立场来进行研究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这是一种对于在现代科学技术下已经式微甚至被视为“落后”的传统手工艺的“聚焦”,是对于“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及“本土化知识体系”的关注,这一特点,决定了此书是呈现出作者真实情感的研究之作。

        其次,对于刺绣,以往还是有一些研究工作的。但以往的研究有两个问题,一是还不够全面系统,一是在观点、立场和理论上比较传统。在张朵朵的学习和工作期间,曾在我工作的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听了不少有关STS(即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的课程,并表现出对于许多新的理论的兴趣和理解。这本新著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人文、艺术、科学等前沿研究的关键词出现。例如像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上下文”新社会艺术史、结构主义、心理分析,甚至于像对称、分形、视知觉、神经生物学等,特别是作为本书核心的颇有后现代文化研究的基于对“上下文”的研究“书写”!对这些新的理论资源的利用,突破了传统的艺术研究的局限,将对于刺绣这一传统对象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

        再次,是研究方法。一方面,除了传统的对于历史文献的传统研究之外(当然其中亦有新的解读),花费相当多时间的田野调查是作者采用的有特色的方法之一。在其博士后研究期以及之后,笔者也曾几次和张朵朵一起下到田野,特别是在江苏镇湖的调研中,看到张朵朵与当地绣女亲密相熟打成一片的场景。也恰恰是由于刺绣这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这种深入实地长期进行颇有人类学意味的田野调查的研究,为作者提供了仅仅纯文本研究所不能完全提供的直观感觉以及对现实的直接把握。另一方面,作者也尝试利用像数理统计及分析等实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构成了本书的特色之一。

        最后,是研究结论。其实,作为一项好的研究,有启发性的发现应该是散布在字里行间的,而不只限于最后的结论。但此书提炼的一些观点、看法和解释,也是颇有新意并值得重视的。例如,作者认为在刺绣中,实际上体现出人的身体与精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本身的和谐展现。作者亦将刺绣发展的过程视为从工艺技术发展到艺术的过程,并将刺绣工艺提升到艺术境界的高度。又如,通过对绣品的作者、作为寓情对象的使用者的观者以及侧重于对刺绣进行欣赏的观者对刺绣的“观看”分析,可以看到对物化的刺绣技艺和对刺绣展示的形式美感的赞叹和情感,这可以归结为刺绣的艺术美;对通过刺绣投射出作者品性的赞美,则可以归结为刺绣表现的道德美;而这些不同角度进行的赞美与评价都是在同一个社会性别制度背景下——刺绣是女红的一部分,亦是女性美德表现的一方面。尤其是,作者认为对于刺绣的基本评价应该是基于上述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的,而且这一基本的评价标准应该为“巧”!如此等等。

        当然,任何一部研究著作也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尽善尽美,但是否在学术上有新的推进,却是最为重要的。此书在这种标准上,应该说是一部值得关注的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研究之作。而在本书中那些未及充分展开或有所忽略或着力不够之处,也正是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的可能空间,例如,像对于相关后现代理论更为自然的结合,对于颇有性别意味的“巧”的问题的更深入研究等。

        相信张朵朵未来在此领域中会更有所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