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

    院士增选,一次学术尊严的重构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6月17日   08 版)

        前晚,中国工程院公布了经院主席团审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据了解,这是工程院院士章程修订后的首次增选。处级以上干部不作为院士候选人。(5月17日《京华时报》)从这个角度看,首次增选,是一次学术真理的捍卫,一次学术尊严的重构,一次学术生态的修复。

        之前的院士制度“绑架”老院士,导致院士“退而不休”。先后4次请辞“资深教授”的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终于卸下了这个一年可享受10万元津贴的头衔。他由此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第一人。即便院士有隐退之意,可是高校“不同意”,科研机构“不同意”,因为很多院士成为其“镇山之宝”,成为其“淘宝招牌”,所谓“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更为关键的是,很多科研与学术项目需要有院士级别者“领衔”,以增强战斗力与竞争力,接下来的科研与学术经费自然是“水到渠成”……你懂得。

        要么“学而无术”,要么术业专攻“利”……这些是包括院士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学术制度的“弊端产物”。学术作假、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已让学术尊严扫地、科学精神无存。向学术腐败开刀,擒住科研界的“老虎”。科技部通报称,2012年4月,审计署审计发现5所大学的7名教授存在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问题,其中就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的身影。李宁曾被称为中国最年轻院士。

        院士增选站在新章程的“风口”,让新鲜血液流入院士队伍;学术反腐剜掉科研“烂苹果”,贵在呵护科研“小苹果”。学术的固有基因,遭遇功利与腐败的逆袭,必须正本清源,或者说,恢复“原生态”,进入“新常态”——首先要重申“不学无术”的危害性,“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当下,尚“学”依然尤为重要,“学”之不存,“术”将焉附。同时,重构“术”的价值,既要走出“唯实用”的误区,又要在致用上有新的作为。

        安徽省合肥市李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