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

    “求是”与“致用”

    ——评《说文解字音证》

    王诚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6月17日   20 版)

        《说文解字》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根基,一直被认为是治小学的“主中之主”。《说文》的研究由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而推向鼎盛,鼎盛期之后,由于古文字学的兴起,《说文》的学术地位有所变化,但《说文》的价值依然经年不衰,注释、研究《说文》的论著还是层出不穷。贾海生教授所撰《说文解字音证》(下简称《音证》)是《说文》研究的一部新作,在难以尽数的以《说文》为对象的著述中有其重要而独特的价值。

        所谓“音证”,黄侃曾说:“凡一字于古确读何音,一韵中字于古宜读何韵、何音,求是等证据,谓之音证。”他认为“研究小学之道,不在推理之深,而在求证之备。”《音证》首先是一部古音“求证”之作。许慎的时代尚无反切,《说文》作为字书,虽偶载“读若”,不过比况音读,较之反切为疏,自是之外,世所习见习知之字皆无音读,要想考定《说文》所收九千余字的古音,必须求证于谐声、重文、韵文、声训、通假、异文等材料。这在传统古音研究中属于考古的方法,肇始于顾炎武,为清代古音学家所遵循。《音证》不但广罗经籍中的音证材料,而且博引顾氏以下清儒之说,可谓集“考古”之大成。

        然而这只是《音证》工作的一部分,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审音”。黄侃曾指出:“从前论古韵者,专就《说文》形声,及古用韵之文,以求韵部;专就古书通借字,以求声类;而于音理或不了然。是以古韵家所作反切,往往世无此音。”《音证》考求声韵、佐证古音是以音理为纲领的,所依据的古音系统是曾运乾及其弟子郭晋稀研究音学的成果,这一系统在古韵和古纽两方面都相对完密,特别是曾氏提出的“古本音齐韵当分二部说”和他对喻母古读(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考订,以及郭氏对邪母古本读定的论证,都为古音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郭晋稀在《音韵学讲义》前言中所说,曾运乾著有《说文声韵谱》,但遗稿已不可见,或竟未完成,因此,《音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曾氏古音体系的实践之作。

        除了打破《说文》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编排方式,以古声十九纽、古韵三十部为经纬统系九千余字之外,《音证》还据今音切语上推古音,根据曾运乾的“声音鸿细侈弇条例”辨析“类隔切”,并施以合乎音理的古音切语。关于区分古音、今音,改今音为古音,黄侃已在《声韵学笔记·音变举例》中就唐写本《切韵》一东一部字作了示例,《音证》则将这一做法施于《说文》九千余字,使每一字的反切都合乎音理,其声皆为古声,其韵皆为古韵。值得一提的是,《音证》虽以大徐反切为本,但同时参稽《广韵》《集韵》等韵书校其音读,而《说文》《广韵》所无之古音切语更是广采《玉篇》《说文系传》《经典释文》《文选》李善注、《类篇》等文献,这正是黄侃所说的研究《说文》音者宜将诸书参阅之意。

        《音证》之作本为“求是”,通过考古与审音,结合归纳和演绎,在尽可能全面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探求古音之真。另一方面,由于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料,又有较为完密的古音体系予以统摄,因此,《音证》也是一部“致用”之作。就音韵学本身而言,《音证》较好地沟通了今音和古音,“不通今音,不能知古音分合之故”,“欲明古音之异同,必先于今音能深切认识,以为阶梯,而后可以入古”,《音证》虽为求证古音而作,但并未舍去今音,而是在校订今音的基础上上推古音,所以翻检《音证》能方便地知晓古今声韵之间的对应以及古音如何演变为今音。古今音变中,“凡以声相变者,无不有关于韵;凡以韵相转者,无不有关于声”,《音证》根据声韵相挟而变的原则将古音系统和今音系统对接起来,可由今音推知古音的分合、异同,不但音理易解,而且证据了然,洵为声韵之钤键、古音之津逮。

        黄侃说:“论古音者,能知乎古声之所以合,古韵之所以分,而得其学以为致用,适已足矣。”声韵、文字、训诂互相为用,音韵者“所以贯串训诂而即本之以求文字之推演者也”,“故非通音韵,即不能通文字、训诂”,“音韵不能孤立”,“必以文字、训诂为依归”。因此,《音证》不但是古音研究的重要参考,对于文字、训诂研究也是有用的工具。就《说文》研究而论,“欲读许书,须先明音理”,《说文解字注》之所以成就卓著,主要是因为段玉裁“于古音之条理,察之精,剖之密”,甚至可以说《段注》的成就是建立在《六书音均表》之上的。由此不难推想《音证》对于《说文》研究的作用。举例来说,段玉裁运用《六书音均表》讲求词与词的关系和义与义的关系,《音证》则将《说文》九千余字分隶古韵三十部,并以喉、牙、舌、齿、唇五音为序排列,使音同、音近之字得以类聚,同时又别立谐声以领所从诸字,使谐声系统得以呈现,这就为“以声音贯串训诂”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更有助于词际关系的沟通和意义关系的探讨。“音韵之学重在施于训诂”,“不通古音,不知声、义同依之理”,“字得其古人音读”,“古义亦因以昭融”,《音证》对于训诂研究的价值正在于用古音这把锁钥开启音义关系的大门,善用此书者想必会有较大的收获。

        《说文解字音证》,贾海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380.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