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

    如何强化图书编辑责任意识

    李正堂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6月10日   14 版)

        责任,即分内的事,既是一种担当,又是一种使命;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精神和品格。作为图书编辑,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对完成本职工作十分重要。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部分,出版社的产品是图书,“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形;在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狂激生活的宏大规模的自白,记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伟的自传。”(赫尔岑语)

     

        优秀的图书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在传播人类文明方面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出版业历来被有识之士所器重。我们的先辈们从孔子开始,就有着编辑著作、泽被后人的传统。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说:“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大些。”著名教育家、编辑家叶圣陶认为,编辑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以传播文化思想于国民,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为准则。

     

        出版物是思想知识及信息的载体,对读者有导向和教化的作用,这些都决定了编辑人员必须对自己编辑的图书将承担一定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知识责任、道德责任乃至经济责任。

     

        具体来讲,作为一名编辑,就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作,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做好“把关人”。把好政治关,内容关和质量关,要注重书稿的思想性、学术性和科学性。在政策导向上,要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严禁出版违反出版规定的作品。在内容上,要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准,要有创新,有学术含量或知识性;在形式上,要文通字顺,结构合理,体例严整;在编校质量上,要符合国家标准;在装帧设计上,要美观大方,和内容协调统一;在印刷质量上,要合乎国家规定;在价格上,要公平合理。同时,还要做好图书的宣传推介工作,把精品图书及时告知社会,不断向社会传播正能量。正像聂震宁说的,“一个出版人,对产品内容要有比较好的发掘能力,要有比较好的评判能力,也要有强有力的推广能力,要有更多的好书奉献当代、传承千秋,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而不是相反,这样,才算是尽到了文化责任。”

     

        编辑部、总编室、校对室、设计室、印制科、后勤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出版社的各个部门组成有机的整体,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没有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就不能正常工作。每个图书编辑人员都应珍视自己的岗位,作为出版社的一分子,要关注本社的发展,维护本社的形象,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生产出精品图书,为本社增光添彩。要和上下级多沟通,和周围的同事搞好团结。年轻编辑要勤于学习,虚心向老编辑请教;老编辑也要满腔热忱地给予指导。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全社上下形成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局面及和谐的氛围,使本社的事业蒸蒸日上。

     

        作者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作者的作品要通过编辑人员的策划、发现、编辑加工成为图书。书稿的编辑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编辑处理加工,而是编辑人员与作者充分互动,是一次创造性的再加工,要就选题的主题、框架、章节,不断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叶圣陶告诫我们:“加工之事,良非易为,必反复讽诵,熟谙作者之思路,深味作者之意旨,然后能辨所长所短,然后能就其所长所短加工焉。”

     

        编辑人员要尊重作者,但也不要轻信作者。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必须以审视和挑剔的眼光,以比原稿更高、更广的角度进行独立思考,居高临下地全面审读,评判书稿。要立场坚定,不能被动地依从作者。要与作者有良好的互动,给作者提出建设性的甚至颠覆性的意见。

     

        编辑人员还要保护作者在政治上不犯错误,在声誉上不受损害,及时向作者支付报酬并保护他们的权益不受侵害。

        曾有人说,读者是从一本书知道一家出版社的。而有影响的书都是经过编辑之手产生的,一些优秀畅销书也是经过编辑人员和作者长时间沟通,修改而成的。作者的劳动固然辛苦,而编辑人员何尝不是?美国天才编辑珀金斯就是这样的人,“对待作者,他是一个监工,更是一个朋友,他在各个方面援助他们。如果需要帮助,他就帮助他安排结构,想出书名,构思情节。他像一个心理学者,一个开导失恋的人,一个婚姻顾问,一个职业经理,一个无息贷款人,忠实地为作者服务。”

     

        优秀的编辑会努力挖掘作者的潜能,使其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正像有人说的:“我们做出版的最大境界就是创造名人,创造作家。如果没有办法创造,对于已经成名的大作家,我们要想办法使他变得更重要。”

     

        也许我们的机遇没有到来,但我们要有准备。

     

        读者是图书市场的主体,是出版行业的“上帝”,是编辑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编辑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出版社的工作都是为了满足读者需要而在运作。朗文公司的《编辑须知》中说:“好编辑永远把读者放在心里。”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期待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图书的高质量、高品位的要求标准是相同的,他们需要既有知识性、科学性,又有趣味性、可读性的图书。他们希望图书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陶冶他们的情操。编辑人员就应把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给读者提供优秀的出版物,另外也要自觉抵制不良出版物的出现。

     

        图书编辑人员应时常站在读者的立场审视自己的编辑出版工作,及时了解读者需求,才能为作者创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导向,使作者与读者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要考虑所策划图书的读者定位,潜在的作者,考虑自己策划的图书,读者是否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在具体编辑时,书的序言、简介、出版说明、后记、装帧设计、定价,都要考虑读者。同时,读者的反馈意见也助于出版。编辑人员要虚心接受读者的来电来访,读者的意见是正确的,就诚恳接受。对图书中出现的差错,再版时予以订正。

     

        编辑人员一方面要为满足读者服务,另一方面还要致力于培养教育读者、创造读者,启迪读者意识到他们应该意识到而没有意识到的精神需要,帮助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

     

        对自己负责,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自己的事业负责。编辑人员要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一项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高尚的工作,责任重大。虽然工作默默无闻,但也含有丰富的创造性,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既要有敏感的政治意识,还要有敏锐的职业眼光;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专业特长,还要有丰富的编辑实践,有较广的人脉关系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编辑工作不仅教育别人,也是教育培养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对自己负责,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尤其是当下全媒体时代,给编辑人员提供了便利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同时也给编辑工作带来了挑战,给出版业带来了商机,我们要顺势而为,大展鸿图。

     

        编辑工作是一个良心工作,没有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做不好的,要破除职业倦怠感,拒绝各种诱惑,坚守文化担当。

     

        我们的前辈热爱编辑工作,以奉献为快乐,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在鲁迅看来,一个好的编辑,就应该“在生活道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这样“虽自觉瘦弱,也以为快活。”巴金说:“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了14年,写稿,看稿、编辑、校对、甚至补书,不是为了报酬,是因为人活着需要多做工作,我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所以做补书的工作我也感到乐趣,能够拿几本新出的书送给朋友,献给读者,我以为是莫大的快乐。”我们图书编辑应该像他们那样,做一名甘于奉献、有责任担当的合格的出版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