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

    一本书的旅程

    姚家育(广东省)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6月10日   14 版)

        2014年9月,我着手写一篇朱光潜诗学理论的论文,把自藏的有关朱光潜的著作找来读,其中有一本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诗论》。早在1995年前这本书我就看过两三遍。2003年我在佛山图书城买了一本上海古籍版的朱光潜的《诗论》,书买回后草草翻了一遍就堆在书橱里。这次做课题,本来以上海古籍版的《诗论》作引文的底本,后来发现不妥,想到自己还有一本三联版的,因此又从书橱里把这本书找出来。一见如故,感慨不已。

        我手头这本三联版的《诗论》是1985年我在邵阳新华书店买的,购书印章已经模糊不清。这本书我从邵阳带回绥宁,再从绥宁带去重庆,又从重庆带来佛山,然后在我的书橱里“埋没”了十多年。从购书到现在差不多30年,30年的故友,我走到哪,这本书跟到哪。

        当初我买这本书的动因,是邵阳师专中文科组织第一届大学生学术论文比赛。1985年我最痴迷新诗,我读过的新诗集不下五十本,其中读的最多的是舒婷的诗集《双桅船》,几乎能背。1985年下半年,也就是大三的第一个学期,中文科主任傅治同老师提议在学生中以写论文促读书,学生自愿参赛,科系评比。11下旬我从洞口实习回来后,去了一趟邵阳新华书店,发现有一本朱光潜的《诗论》,觉得这本书对自己写论文有帮助,就买了一本。后来我的论文《新诗创作的通感美学》获得二等奖,傅老师颁奖后对我说“没想到你还读了几本书”,我不知道这“几本书”里有没有朱光潜的《诗论》。1994年我参加湖南师大中文系自考本科论文答辩,用的也是这篇论文,成绩良好等次。应该说,朱光潜的《诗论》功不可没。

        1986年7月我从邵阳师专毕业,分配到绥宁林中教书,那时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朱光潜的《诗论》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是我常读、爱读的三本书。那时领工资是需要盖章的,不像现在流行签名,我特意请人刻了一枚小章用来领工资;想不到的是,发现这本书也盖有这枚印章,现在算是不可多得的回味了。

        1997年我去重庆西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所带的几本书里有朱光潜的《诗论》。1998年我的导师吕进先生开设“中国现代诗学”课程,讲授《新诗文体学》,推荐的课外书目中有黑格尔的《美学》第三卷下册,也是朱光潜翻译的。我把黑格尔的《美学》,宗白华的《艺境》《美学散步》,朱光潜的《诗论》和吕进老师的《中国现代诗学》等著作相互参阅一起读,期末这门课程闭卷考试,吕进老师给了我92分的成绩。

        2000年7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佛山电大工作。在佛山我挪过三次窝。开始住政府的公屋,把行李从佛山货运站搬到公屋时,弄丢了一些书。再从城北的公屋搬到城南的学校集体宿舍,丢了整整一纸箱子书,那是我在重庆节衣缩食买下的书,多半是在北碚万圣书院买的书。第三次挪窝是从学校宿舍搬到自己的住宅,时间是2003年国庆节前后。这次搬家我有经验了,我叮嘱重庆籍的搬屋工先给我搬书,再搬其他的。老天厚我,我在佛山挪三次窝,丢了不少书,而这本朱光潜的《诗论》没有丢,从邵阳到绥宁,而后重庆,而后佛山,跟着我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我眼里,朱光潜是能和陈寅恪、钱锺书比肩的文化巨人。这次做课题,翻阅吴泰昌的《我所认识的朱光潜》,对《诗论》的成书,我又知道了一些掌故。朱光潜在欧洲留学多年,学养深湛,1934年学成归国,以《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拜见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胡适即刻聘他为西语系教授。《诗论》的讲义,朱光潜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内迁乐山的武汉大学讲过。经反复修改,1943年《诗论》正式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没有出版单行本,1984年北京三联书店的当家人范用先生以四十年代的《诗论》为底本,出版单行本,也就是我手头的这本书。吾生何幸哉!朱光潜在《诗论》的《后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在我过去的写作中,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诗论》”。这是朱光潜的自谦,也是他的自得和自傲。事实证明,朱光潜的《诗论》是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的经典。

        拙文《朱光潜现代诗学理论的建构与20世纪30年代文学教育实践》发表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这是我停笔十年后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是朱光潜的《诗论》给我的馈赠和鼓励。

        朱光潜的《诗论》陪伴我足足30个年头,尽管这本书我接触早,读过好几遍,但我没有写出像样的论文来,犹如只开花不结果。去年我幡然醒悟,要把自己丢弃多年的专业捡回来,从书橱把压在底部的朱光潜的《诗论》翻出来,刹那间心里颇多滋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